呼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时间:2022-10-18 05:01:26

呼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情真意切的记叙性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理想的风筝》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逐层深入,从而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一、激情导入,感知思念之情

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习兴趣,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

上课一开始,我就在《思乡曲》的音乐中深情地导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每逢这时,作者苏叔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我顿了顿,继续说:“这篇文章写得细腻感人,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接着我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我指名朗读。“是啊,不见刘老师已经近三十年了呀,有太多太多的思念,这时我将“深深地、深深地”和“……”变红,再次指名朗读。 “多么深情的呼唤啊!让我们一起读。”

在导入新课时,我用深情的语言,层层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之情

1、在“笑谈腿疾”中品读感悟思念之情

“笑谈腿疾”这个事例有很多处细节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相关细节,并从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从外貌描写中读出了一个慈祥忠厚的刘老师的形象,有的紧紧扣住人物的神态描写 “笑”字读出了一个乐观幽默的刘老师,有的从“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读出了同学们听了故事后内心的情感变化。于是,我激情讲述引读:“这么一个慈祥忠厚、乐观幽默的刘老师,难怪作者三十年后还发自内心地呼唤——(学生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在“转写板书”中品读感悟思念之情。

在教学“转写板书”这个事例时,我首先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接着问:“读了这一段,你被哪些词或哪句话打动了呢?”学生找出了描写人物的动作的词语说:“这同样采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刘老师为我们上课艰难,刘老师的爱岗敬业,顽强执着。”我顺势指导学生朗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能读好这段话吗?……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再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啊!齐读。”就这样,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天、一年、一辈子”的情境,使学生为老师顽强的意志力而感动;为刘老师对工作的尽职而崇拜;为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而震撼,此时,我再次激情讲述引读:“刘老师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所以作者三十年后还深情地呼唤——(学生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在“追放风筝”中品读感悟思念之情。

比起“笑谈腿疾”和“转写板书”这两件事,最令作者难忘的还是刘老师在春风中放飞风筝的情景。我让学生默读7-9节,画出让你感动的细节,留下你的读书痕迹。有的找到了刘老师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风筝,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心灵手巧;有的学生找出了刘老师亲自放飞风筝,感受到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的同学找到了刘老师亲自追线的细节,感受到了刘老师的顽强不屈、坚强自信……

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溢于言表,我再次激情讲述引读:“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放飞自己的理想,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难怪作者三十年后还发自肺腑地呼唤——(学生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一篇文章有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就觉得真实可信。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三、品味心声,深化思念之情

语文教育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学习过程中,适当补充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品味作者的心声,更能调动学生的激情。

在学习第十自然段时,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配上《思乡曲》,让钱舒乐朗读这一段,刚一出口,我就发现她的声音有些哽咽,读了两句话,她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轻轻抽泣起来,我想,不仅是钱舒乐,我和所有学生的眼眶都已经湿润了。待情绪稳定下来以后,我告诉学生:“作者苏叔阳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曾经在‘’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当时有很多人受不了屈辱与折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没有。1993年,他还遭受了癌症的折磨,先后多次手术,年近70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每次去医院,苏叔阳都不是说去看病,而是说‘看老朋来了’。他在《苏叔阳文集》中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此时此刻,同学们分明在苏叔阳身上看到了刘老师的影子。苏叔阳和刘老师一样幽默乐观,一样热爱生活,一样顽强不屈……我再次激情讲述引读:“近30年了呀!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学生齐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围绕着小学语文的多层次、多维度教学目标,适当补充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资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升华思念之情

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最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刘老师留给苏叔阳的是无尽的思念,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那么你敬仰、思念、感谢刘老师的是什么呢?拿出你的笔,接着写下去吧。”同学们写得真好,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被刘老师被苏叔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所以才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最后我用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敬佩、思念、感激之情:

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那自由飞翔的风筝/放飞着你的理想,/你追逐的身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我还推荐给学生课后阅读苏叔阳的作品《我们爱老师》、《春天的梦》,相信孩子们在这两部作品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外拓展,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围绕《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多元学习目标来选择内容和形式,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同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温故知新 减负增效 下一篇:有效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