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走组式”教学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2-10-18 04:19:46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走组式”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 要:复习阶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前一阶段教学的巩固和加深。在没有条件进行分层走班的学校,初中数学复习阶段采用走组式教学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内容从操作的层面分五个步骤,对走组式复习教学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数学复习;走组式教学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近几年在复习阶段的教学尝试,我们认为复习阶段采用走组式教学是初中数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闲不住,想去学、要去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优等生学得好,中等生学得了,后进生坐得牢,真正达到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实现初中阶段升学与培养核心素养的双重目标。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复习教学中走组式教学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均匀分组,利于竞争

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选出成绩优秀的十名左右同学为组长,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四人一组,亦可二或三人一组。每组同学按上、中、下、差成绩分布,同时,要考虑各组之间整体平均成绩要相差不多,利于同一水平进行比较。每一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整个小组实行捆绑制。即每一次考试后,不计个人分数,只计小组平均分,各小组以平均分进行横向比较,避免传统考试中给后进生带来自卑感,进一步产生厌学情绪,出现两极分化。其次,各组之间成绩相差不多,各小组的竞争会异常激烈,组长会相互比,组员也会相互比,从而整个班级形成一个互比互争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比传统教育中教师苦口婆心营造竞争气氛更具吸引力。

二、重新排坐,便于授课

走组式教学中教师授课常采用两种形式,即讨论课和考试课。由于同组的四位同学在一个班里不可能坐在一起,所以上讨论课时要把他们的座位重新编排,同组的四人坐在前后桌,便于课堂上相互讨论及交流,更便于教师掌握各小组的动态。而上考试课安排考试座位,同组的同学又不能坐在一起,避免各组内串通,而不同组的同学又相互竞争,不可能串通。通过实验发现,运用走组式教学考试几乎不用教师监考。这与传统考试中,教师监考比上课更累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培养了W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每一小组中组员有疑问请教组长,组长有疑问或解决不了请教老师,这样既保护了后进生的隐私,又避免了后进生怕难为情导致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的现象。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面批组长作业(每班最多只有10个组长,教师面批是做得到的,同时也给组长进一步提高的机会,解决优生吃得饱、吃得好的问题),并指出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由组长面批组员作业。每个星期全体学生作业本上交一次,供老师检查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少数可能出现不协调现象,教师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和调整。

四、强化促进、测试保证

走组式教学考试,分三步进行:

1.分组讨论。每一小组发一张试卷,各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2.分组出卷。各组根据上次所做试卷,出一份相应试卷(由组长及中等生完成,培养优生举一反三、勇于创新的能力),并配置答案(由后进生完成,引导后进生学得知识后,及时运用所学的成就感,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

3.测试评估。教师从各组交上来的试卷中,拿出一份较好的试卷进行全班考试,这份试卷上注明出本卷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名字,使第二阶段的责任感、荣誉感进一步完善。公布各小组平均分及各小组班级排名(采用试卷的小组除外),对平均分前三名的组实行集体表扬,后三组的进行鼓励及引导。

五、沟通思想,稳定情绪

走组式教学教师不是分组后就放手不管,而是管得更具体、更全面。针对每一小组不同情况,要及时有的放矢地调节小组内部出现的问题(处理的好与坏是分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经常与小组的同学进行沟通,指出小组中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优点并加以表扬,稳定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每次考试后要稳定平均分在后三组同学学习激情,防止小组内部相互推责任、相互指责而导致整个小组自暴自弃。教师批改试卷时,也要有意识加以引导,即平均成绩好一点的组适当要求严一点,差一点的组适当要求宽一点,尽量不要拉开各小组平均分距离,使前三名组大家都有希望,后三组大家都有可能。真正达到分组教学最终效果,有对手有竞争,有竞争有进步,只有小组的进步,才能有班级的进步

上一篇:师生共同成长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 下一篇:高考生物遗传题相关计算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