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的教育

时间:2022-10-18 03:58:20

“真人”的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关于教育终级目标的至理名言。教了十多年书,经历了几番大小的教育改革,再来重新品味这句话,更加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深刻与睿智,但同时也觉出了些许惋惜之情。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探索试验,一直到现在竟还常常游走在这“真人”教育的边缘。于此,也不由生出几分感慨。

从神到人

曾几何时,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无数只眼睛只盯着学生的考卷、分数。学生、家长、老师、社会,都被揉碎在这高考的“浮藻”中,去“沉淀出”那高考成功的“彩虹似”的梦。与此同时,学生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充满血肉的人,而是一个只应该执着于高考的“神”。不管何种理由,“分数至上”,为了分要做苦行僧,为了分要牺牲一切,为了分要一天努力十四五个小时,为了分要......这有些疯狂,然而这却并不是夸张。可通神之路毕竟艰难,很多人迫摔了下来,学生也毕竟为血肉这躯而非机器,因此质疑声不断。可问题并不在于此,更在于我们都置身于其中,既恨却又在做着。在没有更有效地调配机制和明确措施出之前,这个趋势还未能得到有效地改变。不过,从整个社会的主流性认识和很多地方的尝试以及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将学生从“神”还原为“人”的潮流也以其相应的方式同“应试教育”相对抗着。还学生以本来的自由度,不再作学生分数的排名、比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用全面的素质来衡量和评介一个学生。至此,学生突从“神”还原为相对自由的“人”。

“小”人非“真”人

不会忘记2008年的10月份,这无疑是让感觉到沉痛和迷惑的一个月份,一个月内三起弑师事件。师道之尊这个在世界上倡导的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竟然在刹那间如此!去掉个例的片面性和炒作性,我们放眼周围的学生:家庭中的几分溺爱和隔膜,部分学校里放松和无奈,社会上的诱惑和熏染,这一切都让突然失去紧箍咒的学生们完全区别于他们“应试教育”下的前辈们。他们在打破神话高考的同时,将应试教育中那仅有的勤奋、惜时好像也一并给丢了。并且多数变得惰性、叛逆性、破坏性更强,为“人”的标准这里大大地降低了。本来生机无限的年青有为者,突然在失去重压后变成了矮矮的“小”人。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们做那种高大全式的假“大”人、完人,可我们却绝不希望他们成为充斥着时代病和家庭病的“小”人。作为育人者,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他们做自我完善,忠实于个人发展的“真”人。

学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我在这里且以个人的理解,姑妄释之。所谓“真”人首先应着意于“真”,即真实、自然、健康。就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而言,即要求其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按照本来的年龄层次追求自我的成长、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失了“真”,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压,变得有些扭曲;强调反拨后不强调分数了,然而失掉了勤奋,不去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却不正常了,同时也失掉学生本应有一些特质。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旗帜鲜明地从教育的终级目的出发,去着力培养我们的真人。育人者真诚地去面对当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引领学生学做一个真人。

上一篇:圆锥曲线有关最值问题 下一篇:浅谈美术课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