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经济 促民族复兴

时间:2022-10-18 12:01:25

创业型经济 促民族复兴

通过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创业文化,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风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活全民创业动力,使创业意识深深地根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企业家精神互融的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它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它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宗旨。它的诞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逻辑,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从社会经济形态看, 19世纪是以工场手工业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工业时代;20世纪是以管理型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管理时代;到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创业型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创业时代。随着规模经济的不断变化,创业型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以至于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创业型经济”的概念时,就感慨地指出,“现代经济正在从大型公司主宰的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这种伟大的变革,使得创业型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能给人希望的事件。创业社会的出现,将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天,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一股强劲的创业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但相关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与创业型经济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鼓励创业、打造创业型经济,还需要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府的决策与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即必须多方面去构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支撑框架。

首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主办单位之一――中华职业教育社是由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从事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人士组成的职业教育团体。2004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所联系的非政府组织成员之一。举办本次论坛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单位充分发挥与教育界、科技界、经济界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倡导形成具有创业精神的社会氛围,为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出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特专访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长、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陈广庆先生。

应对国际竞争

《中关村》:在当前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因此,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集中地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发展创业型经济对于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有什么作用?

陈广庆: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升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使全球经济步入一个风险释放的经济下行过程。这不仅打破了原来由欧美等西方国家主导消费,新兴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全球均衡体系,使世界五大经济体中的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都处于经济衰退边缘,而且也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深受其害。

旧平衡的打破,意味着新平衡的建立。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市场大动荡、格局大变化、利益大调整引发各国都重新思考自己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自己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位置。

希望总是在危机中孕育。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世界各国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否根据自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抵御、化解这场危机,转“危”为“机”。纵观世界近代历史,一个个强国的崛起,都是在世界平衡打破和世界竞争格局调整后,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期,迅速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保持本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从而居于领先地位的。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抓住了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机遇;二战后的日本抓住了产业立国的机遇;美国不仅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30多年时间里,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实现迅速崛起;更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两次“石油危机”后,抓住世界的经济形态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的机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型创业企业,实现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高增长和高就业”。

转变增长方式

《中关村》:进入21世纪,中国不仅要面对工业现代化的挑战,还要面对知识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仅要弥补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传统工业化的差距,还要面临全新发展理念的重塑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考验。中国如何通过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陈广庆:中国经济正在跨过西方国家“管理型经济”的台阶,快速迈向“创业型经济”时代。这一轮崭新的“创业型经济”,仍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应当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靠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越来越不可持续。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将越来越依赖于改革和创新。而创业和创新本身就是统一的,创业是载体,创新是灵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业,创新用于创业中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业格局、实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鼓励、支持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决就业问题

《中关村》: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需求拉动作用不足,大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就业岗位的总量供求矛盾与就业岗位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并存。如何通过发展创业型经济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

陈广庆:中国劳动力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在: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和技能性职业所需人员供不应求,和大量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的劳动者供大于求。再加上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岗位,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观念一变天地宽。治理新形势下的失业问题,需要新观念、新思维、新办法。只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依靠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解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发育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劳动力与就业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发展创业型经济。

促进社会和谐

《中关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发展创业型经济对促进社会和谐有哪些作用?

陈广庆: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带来群体性的就业增长;可以激发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可以增加创业者收益,使他们不仅获得劳动报酬,而且可以获得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报酬,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中国,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政府多方鼓励、支持创业,创业开始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集体意识和时想。通过培育人人要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自主创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城镇就业难题,可以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从积极方面缩小城乡、地区和居民之间的发展和收入差距,使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去实现自己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不侵害和损害其他阶层和社会群体的权利与利益,从而积极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完善创业政策

《中关村》:政府制定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拓展创业空间,保护创业成果,增加创业收益,努力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那么,如何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呢?

陈广庆: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创业给予了更多、更广泛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都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了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是,与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要求来讲,我国创业政策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整体性、协调性和专业性,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在创业政策制定的领域方面,不仅要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高端创业,还要重视普通的中小企业等低端创业。在创业政策目标人群的定位方面,不仅要关注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还要关注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在创业服务政策方面,不仅要加强研究开发的转移,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创业政策组合方面,不仅要注重运用宏观干预政策刺激创业,还要注重运用微观行政工具营造创业环境。具体讲,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第一、优化创业融资体系,提高创业融资水平,构建分散创业风险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培育成熟的创业板市场,为更多的具有高成长和科技含量的中小创业企业通过上市获得直接融资。

第二、加快建设多层次政策体系,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

第三、推动建立包括创业咨询、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第四、加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营造创业环境

《中关村》:政府与社会是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力量,直接影响着创业者开创新事业的可能性以及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创业成功的境况,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何为创业者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呢?

陈广庆:近些年,各级政府在营造创业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中国的创业环境总体看不甚理想,尚属于创业机会多、创业动机强、创业活动较为活跃, 但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的国家。

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主角是个人,关键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是直接投资管理实际创业项目,而是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要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缩短审批时间,规范行政执法,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营造促进创业的法律环境。减少企业进入和退出障碍,减轻中小企业的法律和行政负担;要营造有序的市场秩序环境。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确保公平竞争;要营造扶持农民工“回流”创业的环境。吸引和鼓励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办、领办、联办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农民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还可以实现本地剩余劳力“离土不离家、就地进工厂”,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要营造和谐的全民创业环境。社会各界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努力工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沧桑巨变,60年风雨兼程。展望未来,我深切期望,我们的“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能够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多元化无边界交流的积极作用,多出精品,打响品牌。

上一篇:证据保全,铁证如山 下一篇:中兴通:中关村三板市场“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