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乐”课堂,提高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18 11:41:59

打造三“乐”课堂,提高有效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课堂质量的提升在于课堂教学有效的程度。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有效的教学呢?

一、乐“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了对学生人性关怀的课堂,是学生生命得以快乐成长的“娱乐场”。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面对文本,孩子们往往难以“入境”。造成了学生学习激情低落,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想办法,把学生带人文本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熏陶,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愉悦的心境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以视频激趣,在读熟文本的情况下,通过表演,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走进文本,乐于去学习,自然地去捕获有效的知识。片段展示:师:咱们现在把准备好的头饰带上。瞧:多可爱的小红马和小骆驼呀!有一天,小骆驼一个人来到清澈的小河边,欣赏着自己在河中的倒影。小红马正巧路过,见了,就说――生:“你看,你的脚掌、眼睫毛多丑,背上竟然还长着两个肉疙瘩!”师:面对小红马的讥笑,你是怎样想的?生1:你怎么能这样讥笑小骆驼呢,太不礼貌了。生2:小红马,你说他长得难看,你知道这难看的东西在沙漠里作用有多大吗?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学习很到位。你们想对他们俩分别说些什么?生1:小红马你不要以貌取人。生2:小骆驼你是沙漠之舟,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3:美不美,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他是否有没有实际用处……

学生要从文本阅读中产生感情,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决于在学习中是否充满激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学习也就充满了乐趣。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对文本进行二度构建,让生硬的文字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在充满乐趣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情趣,这样的乐于,不正是孩子们获得有效知识的一个自然、完美的过渡吗?

二、乐“思”――有效课堂的基础

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学完《三袋麦子》后,学生认为应该向小猴学习,因为小猴聪明、能干,土地爷爷也夸奖他。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有位男生举起手,胆怯地说:“老师,我感觉小猪的想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也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教室里顿时发出一阵窃窃私语。“是吗?”我没有马上给予否定,选择了聆听,聆听果然让我听到了不同思考的声音。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地想,才能尽情地说,才会愿意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个性。

片段展示:师:对于小猪、小牛、小猴他们各自做出的决定,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吗?

生:我爱小猴,他多聪明呀,土地公公也称赞他。生:我爱小猴,土地公公给的麦子,在他眼里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作为明年的种子,多聪明。师:看来,聪明的小猴获得了我们一致的赞许。生:老师,我想小猪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师:哦,大家说呢?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孩子们兴致勃勃讨论开了)生:小猪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他实在太高兴了,想把它磨成粉,做成烙饼,好好的美餐一顿,多憨厚可爱啊!师:小猪憨厚可爱,挺逗你喜欢的,对不?生:老师,我认为小牛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师:是吗?说说你的看法。生:小牛虽然没想到要把它作为种子,但他舍不得吃,怕发霉,每天拿出来穑多么节俭!师:小牛的节俭,是值得肯定的……

孩子们身上的想象与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总有我们想不到的地方,这正是童心的魅力。教师就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一片独抒心灵的时间,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课上,教学时就要积极、主动地拨动学生“乐思”这根琴弦,才能使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内在的表达力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

三、乐“诉”――有效课堂的关键

一首歌让人久久传唱的往往就是几句高潮中的流行句,它是人们对这首歌的记忆点。而一堂课留给孩子们显性的往往也是孩子们乐于表述的看法、想法。怎样将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深切地领会课文的真谛?学生只有借助于与作品人物“心灵”的反复相会、相融。《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课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且还让学生进行了富有个性化的想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于表达的场所。

片段展示: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吗?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也曾经有过。你看盲婆婆现正全神贯注地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盲婆婆看到了小溪流淌的清波,她轻轻地掬起一捧水,洗了洗自己沾满泥巴的小脸蛋。生:盲婆婆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中茂密的森林、盛开的鲜花。生:盲婆婆仿佛回到了童年幸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里,和小伙伴们在尽情地玩耍。生:盲婆婆仿佛走进了绿油油的田野,还在田埂上不停地奔跑着。师:现在,你最想把她带去哪儿?生:小树林里,让她好好地呼吸大自然里清新的空气。生:海门叠石桥,我要好好地给婆婆描绘一下现在我们美丽的家乡――国际家纺城。生:动人的童年里,因为只有那时候的她才是最最健康、最最快乐的。师:听着,想着,她心中充满了欢乐。这歌声会给她带来什么?生:会带她走进花丛中,闻到鲜花绿草的芬芳。生:会带她走近小池边,瞧瞧,小鱼在水中嬉戏。生:会带她来进果蔬园,闻到果蔬淡淡的清香。生:因为这些,盲婆婆心中不再忧郁、孤独。蝈蝈的歌声让她又回到那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醉人的意境,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学生尽情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与此,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诗境中产生了共鸣,受到了熏陶。

他们的心灵也和小作者变得一样诗意、一样美好。尽情地表达成为了本堂课的一个闪亮的记忆点,孩子们将津津乐道,永远传唱的不仅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心底深处的那抹诗情画意。

三“乐”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读书的地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孩子学习的激情,关注孩子的发展,让他们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与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