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羚钩汤为主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观察

时间:2022-10-18 11:39:00

关键词 败毒羚钩汤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败毒羚钩汤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3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排除大面积梗死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分者。86例患者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5~30分之间,发病就诊时间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控制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控制血糖,防治感染,东凌迪芙降纤或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改善脑功能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败毒羚钩汤。处方:以明天麻9g和炒川连5g代替羚羊角,双钩藤、冬桑叶各20g,野、制天虫、广地龙各10g,大青叶、赤芍各15g,大生地12g,净蝉衣、生甘草各5g,琥珀3g。日1剂,水煎服,分上下午2次服。两组均以28天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观察治疗后第14日及第28日临床变化情况。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3.2.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3.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4 体会

近来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病程阶段,其症候表现也不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缺血后最早受影响的是能量代谢耗竭,最后以神经元坏死而告终,其中一系列的缺血损伤变化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有关,涉及氧自由基、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炎症细胞因子等。近年来正从基因转录水平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对热休克蛋白物质基因表达在应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病因病理也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毒邪和络病理论,治疗上需重视“毒邪”作用[2]。败毒羚钩汤是陆拯的经验方。陆老师认为中风初期,重在“热”,热极为火,火旺生毒,热毒其性炎上,主升主动,性好窜动,入气分则气无常态,气机逆乱,上冲清窍;入血分则血无常形,血热妄行,上扰清窍,或使营血成瘀,津液酿痰,使热夹痰夹瘀,外燎筋脉而为,内损脑府而为昏瞀,热、痰、瘀、毒互结,破坏心脑血管内膜,损伤脑络,或阻碍气机,筋脉失养,半身不遂等。故治疗上以败毒为大法,效果明显,败毒羚钩汤由羚羊角、钩藤、桑叶、野、大青叶、生地、赤芍、天虫、地龙、蝉衣、琥珀、生甘草组成,因羚羊角稀缺,代之以水牛角配白头翁,或天麻配川连,羚羊角、钩藤解毒清肝、败毒清心、镇惊熄风,桑叶、野、大青叶清热败毒为主药,生地滋阴清热,以护阴液,赤芍凉血行血,散邪解毒,助羚羊角直折血分毒邪,天虫配合蝉衣解毒祛风,通络又化瘀,天虫配合地龙协同羚羊角凉肝熄风,助拔毒宁心安神,琥珀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生甘草泄火解毒、祛痰,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共奏败毒清热、凉肝熄风之功,故治疗中风急性期效果甚佳。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5-196.

收稿日期 2010-01-04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40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