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与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0-18 11:37:58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与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

摘 要: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合作学习,于是,许多教师就认为组织学生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使用讨论形式,然而往往又流于形式。其实个体学习依然重要。组织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个体学习;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数学改革的日益加深,诸多教师都不甘其后,纷纷改变教法、学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此教改中也不乏一些流于形式的做法。在这里我想就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与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合作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君不见在各级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上,几乎无一不运用这种学习的方式,然而流于形式的较多。

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就用一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的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

还有的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到底达到了什么目的和效果?在这种小组讨论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如何解决?

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例如:在上《六国论》时,我发现文中三个“势”字有两种不同意义,而且对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所以,我就从找多义词入手。除了其他几个多义词外,讨论就以“势”为重点。含“势”的句子有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和“有如此之势,而……以趋于亡”。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前句的第二个“势”和后句中的意义同为“趋势、趋向”,而前句中第一“势”的意义是“势力、实力”。只有这样区别,前一句连用两个“势”的意义才能正确解释:它的前一分句是说,在七个诸侯国中,六国都比秦国的实力较弱;后一分句是说,但如果它们采取不赂秦而“并力西向”的正确对策,就仍然存在打败秦国的趋势。而且后句承接前文讲的当然也是战胜秦国的趋势和可能,而不是实力。于是我问:“在六国与秦国的关系上,哪种‘势’是主要的?”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一学生说:“力量、实力是主要的,双方的强弱对比就决定于实力的大小。”另一学生说:“按作者的意思,明明说六国的实力比秦弱,但是仍然有战胜秦国的趋势和可能,可见创造这种趋势和形势,才是更重要的。关键是团结,要抵抗。”刚才那个学生又说:“六国团结起来,力量不就比秦国大了吗?这里还是讲的力量的对比。”第三个学生不同意这种说法:“六国再怎么团结,也不会成为一个国家,不能用相加的力量同秦比。何况苏洵虽然讲到联合的意思,但主要是讲各国不应采取贿赂秦国的办法。”我又问:“既然这样,那些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本不该破灭,为什么也败亡了?”大多数学生说:“因为没有有力的支援,‘智力孤危’,所以,接着在贿赂秦国的韩、魏、楚三国后面逐个被消灭了。”我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看来作者重‘趋势’而轻‘实力’是比较明显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的呢?”一个学生胸有成竹地说:“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主题,借六国败亡的历史讽喻当今的统治者以贿赂求苟安,只会落得‘抱薪救火’的下场。所以,他强调六国败亡不是由于国力太小,而是破灭在贿赂秦国这一点上。他所说的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是一种反面的假设,说明不贿赂的价值。”至此,关于不同意义的两种“势”的讨论,就获得了与主题一至的明确

认识。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例如,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教师要把握住时机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提供合作的契机。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不能等同于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下三方面的素养: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的发言,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作者单位 江苏张集职业中学)

上一篇:注重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与手段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