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

时间:2022-10-18 11:21:05

应用型本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

摘 要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缺失、情感衰竭以及个人成就感低。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教师展开的书面访谈与问卷调查,目前应用型本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整体职业倦怠感程度不高;职业倦怠方面男教师较女教师低,但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职称、教育背景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大特征方面略有差异。调研表明,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学生原因、自身发展原因以及多角度的冲突与整合等,可通过外部调适与内部调适相结合的方式,消解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 职业倦怠;应用型本科教师;个性化缺失;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67-04

目前针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通过定量来进行的,且很少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对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调查,了解目前本科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寻相应的消解策略。

一、职业倦怠的概述

职业倦怠的概念最初是由弗鲁顿伯格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对生活的形式和理想太过执著,但由于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美好愿望而引发的一种耗竭和疲劳的状态,此种状态往往出现在“做出决断之后,有太多必须完成的任务,且必须处于高度紧张与长时间的工作之中”[1]。美国学者玛勒诗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共同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成就感的减少、个性化缺失以及情绪耗竭[2]。其中,成就感的减少就是指在工作中对自身评价消极倾向的增加以及效能感的减少;而职业倦怠的核心内容就是情绪耗竭,其是指情感、情绪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而倘若长时间处于那种疲惫的情绪状态,那么个体必定会出现许多负面的情绪,同时展现出对工作对象的冷漠与消极态度,这就是个性化缺失。

基于以上学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可知国外专家学者在理解职业倦怠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职业倦怠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但在定义职业倦怠的过程中,大家在有些方面的理解还是一致的:第一,职业倦怠是因为长期进行的应激或者过度负荷地进行工作而引发的一种身心状态;第二,职业倦怠可能会引发多种多样的非典型的身体症状,可是它的出现却不属于精神病理学范畴;第三,职业倦怠是和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四,典型的职业倦怠的Y状就是对工作没有兴趣、毫无理由地出现疲劳症状、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以及负面情感日益递增等;第五,职业倦怠所引发的负面情感会极大地降低个体的工作能效感和对工作对象的热情度,同时还会增加自身的消极评价。

二、调查研究

此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访谈采取的是定性法,而问卷调查采取的是定量法。问卷调查是为了对参与者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测量,而访谈是为了找出引发职业倦怠的因素,并探寻消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测量工具

问卷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评估方式与目的进行阐述;二是明确被测人员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职衔、教育背景及教学经验等;三是分析并总结职业倦怠问卷。此研究采取的是杰克森倡导的诗职业倦怠问卷中国教育版以及诗职业倦怠问卷。问卷总共涵盖了3个维度,共22道题目,其中,关于个性化缺失的维度共有5道题目,而关于个人成就感维度共有8道题目,关于情感衰竭维度共有9道题目。题目样本主要有:可以和学生一起工作我感觉非常开心;工作中我时常会有挫败感。问卷采取的是5点计分的方式,分别对“从不这样”与“总是这样”进行计分。分数越高,则职业倦怠的感受就越强烈。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曾多次采用此种测量工具,该工具体现了与要求相符的、稳定的内部一致与析因以及建构效度。此次测量人性化缺失维度的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4,情感衰竭维度是0.73,而个人成就感维度是0.79,系数都超出了0.70,说明此项研究的可信度较高。

访谈问卷主要包含三个问题:第一,你会有职业倦怠感吗?第二,倘若有,你感觉引发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消解职业倦怠的途径有哪些?

(二)明确调查对象以及搜集数据

该研究主要是针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90位大学教师来进行的。共搜集了90份问卷,选用了其中的70份完整的调查问卷来进行分析研究。访谈问题是用邮件的方式发送给25名被试人员,收到有效回复共21份。有效被测试人员共70人,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包括其年龄、性别、职称和教学时间,此项研究在被测试人员的分布方面比较合理,且覆盖的人群种类也相对全面,具有较高的调查有效性。问卷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三)对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SPSS16.0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方差分析法来对职业倦怠感受是否与职称、教学经验、教育背景及年龄相关进行检测,同时通过T检验对职业倦怠感受是否与性别相关来进行检测。此外,采用话题分析的方式来对访谈回复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

(一)职业倦怠状况

1.职业倦怠,整体状况

问卷将总分定为5分,3分定为是有患职业倦怠的分界线。此项调查数据显示,被测试人员的个性化缺失的检出率为27.14%,情感衰竭的检出率为32.85%,而个人成就感的检出率为30.00%。另外,此项调查数据显示3个维度的平均数都小于3分,说明被测试人员的职业倦怠感程度不高,根据职业倦怠的平均数与3个维度的平均数,说明被测试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都相对偏低。具体情况见表2。

2.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被测试人员的个人成就感、个性化缺失以及情感衰竭三个维度的数据显示,男教师的分数比女教师略低,可是职业倦怠程度却没有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3.职业倦怠的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差异

利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在情感衰竭这个维度,30岁以下的被测试人员的得分最高,而30~40岁之间的被测试人员的得分最低,但是3个年龄段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个性化缺失这个维度,其平均值会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减少,可是依旧没有显著差异。可是在成就感减少这个维度,方差显然会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减少,特别是在大于45岁与30~45岁之间的被测试人员之间差异尤为显著。这说明年龄较大的教师成就感减少的症状更为强烈。在研究情感耗竭的过程中,并未发现方差会因被测试人员不同的教学经验而出现显著的不同,然而,教师的从教经验越丰富,个人成就感减少的情况越严重。在情感耗竭方面,助教的分数最高,可是与教授的数据差异并不是很大。在个性化缺失方面,高职衔的教师的分数最高。成就感减少方面,随着职衔的降低而减少。在情感衰竭这个维度,小于30岁的被测试人员得分最高,年龄较大的教师成就感减少的症状尤为强烈,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受到寒暑假和高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教师的情感衰竭得分较低,说明疲劳的情绪情感可以在休假期间得到一部分缓解,而且很少面临紧张的人际关系压力。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可能会降低努力程度来平衡任务中的回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个人成就感的下降与大学教师的工作成效得不到肯定有关系,一般中小学教师都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获得工作效能感,而大学中的考试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具体情况见表4。

(二)引发职业倦怠的因素

1.学生的原因

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工具性的,并不是真正的对专业知识感兴趣[3]。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成就感与教学热情。有2位受访人员表示他们压力的来源之一正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

2.教师自身发展的原因

如果学校没有为教师建立起畅通的个人职业发展渠道,也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一位受访人员表示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之一就是在职培训的缺乏。她指出,由于缺乏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导致无法对最新的教学动态加以掌握,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3.多角色的冲突和整合

尽管大学教师不会面对升学压力,但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职业压力。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科研要求会使应用型本科教师承受较大的职业压力,大学教师的压力也往往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传统的教职业稳定性预期会受到学生评教选课、大学教师聘任制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挫败感。大学教师要承担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科研、教学等任务,具有多重角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教师可能会出现角色模糊,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人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果这些角色不能有效整合,就会造成角色冲突,从而造成职业倦怠。

四、消解应用型本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一)外部调适

1.鼓励教师进修,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校应当多安排教师参与质量较高的在职培训与外出学习,对教师的观念与知识结构加以更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与学习,使教师们能够持续地获取新知识,并引进全新的观念。

教育机构与社会应当给予处于职业倦怠困境的教师以社会援助。大学与社会应当给予教师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给予教师心理咨询是为了让教师能有发泄自身的压力与烦恼的出口,而且也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治疗。

2.合理增加福利与待遇,构建公正的评估体系

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物质[4]。大学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负责一些科研任务,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可薪酬却不高,付出和收入的不平衡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的工作情绪造成影响,进而出现职业倦怠感。所以,应当对教师的福利与薪酬予以合理的增加。

(二)内部调适

1.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构建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应当对自身加以客观、全面的认识,对自我的性格特征、优缺点以及兴趣爱好加以充分的了解。根据自我的实际状况来构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取和自身性格特征或兴趣爱好相符合的教学方向与职位。

2.经常开展螺旋式、同心圆式的反思性实践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师而言,要降低职业倦怠,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和实践进行积极的反思,形成成长动机。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发现自己和同行文化成熟度之间的差距,积极挖掘课堂中的问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不断促进自我的成熟,找回职业自信。开展螺旋式、同心圆式的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有效的内部调试方法。实践者先要产生惊异,然后对行动中的情境进行重新思考,对问题进行重新设定,并组织新的情境,通过现场实验和情境对话,对新的情境进行回应,从而采取新的行动。在螺旋式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改正,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法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找到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只有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与分析,并探寻相应的消解对策,才能有效地预防并缓解职业倦怠现象,从而促进职业者更加高效的工作,进而推动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14(6):68-72.

[2]刘莉.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与信息技术环境中职业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学刊,2014(6):136-139.

[3]刘英爽.基于性别差异的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统计学分析[J].外语教学,2013(3):74-76.

[4]魏绪涛.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7-39.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Job Burnou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Solving Strategy

Xia Xueqin

Abstract Occupational tiredness mainly embodies in the lack of personality,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low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Based on the writte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ward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 teacher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job burnout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overall degree of job burnout is not high; job burnout in male teacher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female teacher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re is a bit of difference in the 3 big features of job burnout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ge, professional title, education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factors causing job burnout include students, teachers themselves as well as angles of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etc. It is suggested to dispel the job burnou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 teachers by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adjustment and internal adjustment.

Key word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 teachers; lack of personality; emotional exhaustion;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uthor Xia Xueqin, research assistant of Huaiyin Colleg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1)

上一篇:现代职教视野下的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智能化建筑施工中弱电系统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