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2-10-18 11:10:43

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机构各职能工作部门紧密配合,步调一致,以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活,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为目标,施工质量控制,达到施工产品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构成,随着目前对于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的越加重视,质量管理上的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延伸,但是在建筑单位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小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而言,在质量管理方面,无论是从方法还是原理上都应该实现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笔者认为,在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和管理上的优化。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单位对质量施工重视不够

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企业以及管理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质量管理意识上也不到位,没有将质量管理放在整体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体现出了管理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落实。目前有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监管力度薄弱,很多质量手册以及管理文化都仅仅是一纸空文。还有些施工单位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员工没有按照技术要求要进行施工,而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1.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人员素质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目前处于一线的建筑工人很多都是来自于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工程质量方面也缺乏一定的意识,同时用人单位也很少会对其进行职业技能上的培训,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施工,并不存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第二是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人员较少,并且专业素质不高,有些现场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甚至对建筑质量上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规范标准都缺乏了解。

1.3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

虽然我国在建筑市场的规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但是依旧有不少单位并不按照明文规定的政策以及建设程序办事,比如有些的工程主承包商在中标之后,依然会把主要工程分包给一些不具承包资质的包工头,而且这些包工头往往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队对工程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唯利是图的现象,这对工程质量是个不小的影响。

2.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2.1工程图纸设计关。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工程还没建,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2.2施工队伍的选拔关。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以后,必须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

2.2.1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2.2.2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

2.2.3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

2.2.4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的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期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搞“名投实定”,特别要防止通过私人关系制定施工队伍,严禁在招标、投标活动中。

2.3施工合同签订关。施工队伍选定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合同内容必然严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全责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以理解客观存在法律监督。

2.4工程质量监督关。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3.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其特殊性。但是任何建筑的参与都是由人,材料,施工技术,也即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组成,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

3.1制度上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控制

人的管理必须靠制度来实现,让人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建筑施工项目这个大的组织中来。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而言,最应关注的是以下几类人:(一)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施工组织者和质量保证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对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二)项目技术负责人。它直接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负责,在制度规范上,应明确一下责任:严格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科学施工;(三)施工队或班组人员。他们是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具体操作者,在规范制度上应明确以下责任:领会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施工要求,积极将各种设计意图,为按照科学施工的原则变成现实打下基础。

3.2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而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没有高质地的材料,一切建筑施工质量都不会有保证。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2.1首先,收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确定材料品牌、厂家信誉可靠、质量过硬。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盖板、侧石、井篦、井盖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备案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甲方、监理方、质检方、供货方会同检测部门二次检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3.2.2其次在进场材料方面,要有出场质量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合格证书、检验报告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印章方为有效。特殊情况可以补报。如水泥,技术标准规定,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天内寄发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32天内补报。

3.3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工序控制

建筑施工的各种建材,如钢筋,水泥,砖块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施工原则。这种原则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3.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3.3.2控制工序活动中的各种关联因素。

3.3.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分阶段验收。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重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根治对策,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张欣天.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阮文易.谈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大控制”[J].工程质量,2007(1):13-15.

[3]广素梅,段德智.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9(6).

上一篇:企业研发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投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