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亮点 演绎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18 11:09:36

捕捉生成亮点 演绎精彩课堂

一、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堂的生成。下文是笔者近十年对生成性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二、具体措施

(一)精心预设,促成生成

倡导生成,并非摈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没有精心预设,就不可能有动态生成;相反,不重视动态生成,预设就会僵化和缺乏生命活力。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精心预设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层钻研教材,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深入了解学情,熟练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以及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预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以备课堂中的不期之需,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精心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游刃有余、邂逅生成、演绎精彩,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按照预设的进程进行按部就班的公式化教学或按自己设计的“圈套”让学生就范,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机械、沉闷,缺乏生命力。教师只有把精心预设当成课堂活动的起点,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用心捕捉、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才能使课堂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收获到不曾预约的美丽。

(二)捕捉意外,动态生成

许多数学上的发现、发明是从意外中获得灵感的,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用非常新颖,非常独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出乎教师预设,却能对学生思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且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稍纵既逝的信息,努力将这些亮点资源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让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教授“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时,笔者出示了一道选择题:在RtABC的直角边AB上有一点P(点P与A,B不重合),过点P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问题一出,课堂上沉静了,继而,出现了轻轻的讨论声,见时机已成熟,笔者就鼓励大家踊跃发言。

学生A:“老师,我选B,因为我可以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也可以过点P作AC的垂线。”

笔者立即表扬了学生A:“你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祝贺你。”

这时候学生B“嗖”地站起来,根本无视先举手后发言的课堂纪律,说:“老师,你不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他的答案是错的,我选C。”

笔者轻轻一笑:“那就请你上来把你的结果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学生B:“我的第一种、第二种做法都和A同学一样,但是我这儿还有一种做法:如图,过点P作PE∥AC,交BC于E,EPB∽CAB。”

经过学生B的这一提醒,全班哗然,都为他的认真、细致而鼓掌。笔者充分肯定了这两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敢于发表意见的胆识。总结道:“这道题经过了A、B两位同学的互补,已经较完整地解出来了,正确答案是C。”笔者的话还没说完,学生C突然站起来打断说:“老师,你的答案是错的,我选D,我还有一种方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望着笔者,笔者当时一愣(在课前也没有想到其他的做法),想着既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何不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探究呢?在呆了一秒钟后,笔者说:“好啊,那你把你的第四种做法写出来让大伙一起研究研究?”

学生D:如图,过点P,作∠BPE=∠C,

∠B=∠B,EBP∽ABC

……

整个课堂沸腾了,这节课达到了“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制造冲突,激发生成

教学冲突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原动力,是提炼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语言交锋犀利,千方百计想辩个明白,从而使冲突迭起,达到高峰,因此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制造冲突。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异想是正常的,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歧义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不能急着解释、下定论,而应把问题抛还给学生,给予他们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如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执教《分数的意义》时有这样的片段:

出示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学生中有认为是“正确”的,也有认为是“错误”的。教师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正、反方各说明理由。)

生1(正方):“(把纸对折)我把它撕开拿出一片,(把一张纸对折,再沿折痕撕开)你们看,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吗?”

生2:“(把一张纸随便一撕,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看,难道这就是你们说的二分之一吗?”

双方僵持不下,于是教师让双方的学生分别发表意见,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里,还可以继续说出理由。于是出现了——

(正方):“这里说把一张纸分成两份,我们把纸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

(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是题目中没有说平均分。”

最后,正方(与对方握手)表示祝贺:“我们刚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平均分。”

此时,教师再强调平均分很关键。这样的处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辩论中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就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了。

(四)合理留白,拓展生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即强调生成空间。弹性预设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多种“渠道”,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拓展广阔的空间。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五)归纳总结,提炼生成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生成性教学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时候可能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得到升华。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东西再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归纳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效的得以升华。

三、小结

总之,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教师应该重视教学预设,创设教学情境,善待教学冲突,提炼教学过程,引导教学总结,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生成,让精彩的教学生成与我们结伴同行,同时也使数学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04).

[2]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3]李利萍.课堂动态生成的五大方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04).

[4]陈绍灿.预设与生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03).

上一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得精彩 下一篇:浅议早读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