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时间:2022-10-18 10:39:00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摘要】 目的 分析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226例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 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2个月,226例无一例近期复发,出现伤口处慢性疼痛或异物感6例、患侧下肢剧烈牵拉性疼痛5例。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下简称“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损伤小、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仍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慢性疼痛,给患者以后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正确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恰当的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慢性疼痛;治疗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是指疝修补术后持续存在时间超过3个月,范围超过手术累及区域的疼痛,是该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普及,术后慢性疼痛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6例共247侧腹股沟疝,21例为双侧,205例为单侧,191侧为腹股沟斜疝,19例为腹股沟直疝,7例为股疝,9侧为腹股沟复合疝。16例为复发疝(13例1次手术后复发,3例2次手术后复发)。其中男206例,女20例,年龄34~80岁,平均61岁。

1.2 手术方法 226例中176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6例为全麻,局麻44例。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5~6 cm,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及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对疝环口和缺损的腹筋膜作适当的修补,将人工补片修剪后平整覆盖于精索后方,按照Lichtenstein[1]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缝合腹外斜肌肌腱、皮下组织和皮肤。

2 结果

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2个月,226例无一例近期复发,出现伤口处慢性疼痛或异物感6例、患侧下肢剧烈牵拉性疼痛5例,切口慢性疼痛并发症占全部手术患者约4、87%。经过物理治疗、局部封闭治疗、药物治疗及局部小针刀松解治疗,疼痛缓解或消失,仅一例需手术取出补片。

3 讨论

3.1 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慢性疼痛的原因 近20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复发率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但术后引起的慢性疼痛长期以来一直是该手术最不引起重视而又最常见的并发症。椐文献[2、3]报道其发生率高达6%~12%,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3.1.1 手术当中对神经的牵拉、分离、显露、钳夹和不恰当的缝合是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之一[4]。

3.1.2 人工内环口太小,卡压精索,日后会影响的血液循环,产生局部疼痛不适还有异物感。

3.1.3 体格瘦弱者或骨盆扁平的患者:补片触及生殖股神经或股神经,引起患侧大腿的疼痛或牵拉痛,本组4例患肢牵拉痛者均为老年体格瘦弱者。

3.1.4 不恰当的缝合:耻骨结节处缝合过深,补片内侧缝在神经、肌肉上是可能引起术后活动疼痛的原因。

3.1.5 补片固定后不平整,补片皱缩,术后纤维瘢痕局部增生形成痛性硬结[5]。聚丙烯材质补片是当今外科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植入体之一,但它的表面粗糙,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植入体内后随即启动宿主组织的(亚)急性炎症反应并伴有持续的纤维化过程和发生机械性固定,由于炎症反应重,可导致植入体内后,补片长度皱缩20%或仅有最初大小的40%,有时可出现折叠和锐利的边缘[4],产生异物感和神经血管的压迫,造成慢性疼痛。

3.2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慢性疼痛的预防

3.2.1 术中规范操作,避开神经纵行切开提睾肌分离精索和疝囊,既不会损伤神经又不会引起出血。

3.2.2 人工内环口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可引起术后复发,太小因精索卡压,

3.2.3 平片不能太小,游离腹股沟盒大小适合,使补片放置平整,中间稍隆。

3.2.4 补片耻骨结节处缝合时勿过深,要缝在筋膜上而不是缝合在骨膜上,更不是缝在骨头上,骨膜神经丰富,缝合过深势必造成术后慢性疼痛。

3.2.5 目前已经有轻量型补片问世,它的网孔更大,重量更轻,更加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可避免植入物周围慢性纤维化而引起疼痛[6]。

3.3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

3.3.1 局部物理治疗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物理治疗有针刺、微波、超短波等,对部分患者因长期疼痛影响工作和休息的可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3.3.2 局部封闭加用营养神经药物。对有明显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疼痛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用利多卡因加曲安萘德作局部阻滞注射,注射的部位主要在髂腹下、髂腹股沟和生殖股神经的周围,可重复多次注射。加用甲古胺片营养神经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明显缓解。

3.3.3 小针刀局部松解。对局部物理治疗、封闭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小针刀松解术,本组3例患者经过有经验的理疗科医生行小针刀局部松解后,疼痛症状减轻至消失。

3.3.4 手术取出补片。对非手术治疗无效,顽固性的疼痛,患者不能忍受,持续6个月以上者,才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神经切断术或神经切断加网片取出术,本组一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10个月后行网片取出术,取出后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 Kurzer M, Belsham PA, Kark AE. The Lichetnstein repair. Surg Clin North Am, 1998, 78:1025.

[2] Zib M,Gani J.Inguinal hernia repair-where to next. ANZJ Surg,2002,72(8):573.

[3] 张立成,石俊忠,孙惠军.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及对策.中华全科杂志,2008,08.829

[4] 陈杰.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5] 杨建光,于作夫.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4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9):2099-2100.

[6] 马颂章.无张力山修补手术的一些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7-68.

上一篇:单腔管在胸科单肺通气中应用的临床报道 下一篇:常用凝血指标PT\APTT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