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凝笔端 情溢心头

时间:2022-10-18 09:57:05

近日,捧读安徽天长姚远先生《红草湖公园赋(并序)》,不仅为其炉火纯青的精美文辞所倾倒,更为作者恣意的高远情志所折服。

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 .艺文志》)这说明赋与《诗经》有着深厚的渊源。刘勰说:“《诗》有六艺,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作为《诗经》的表达方式之一,绘景状物,叙事论理,抒情写志,彰显文采,这正是赋的主要特点,也是赋给人们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享受。追溯赋的演变,由汉代御用文人或帮闲文人应制之作始,经六朝工于骈偶,玩弄技巧,追求语言绮丽奢靡而为骈赋,到中唐注入散文的清流而为文赋。随着社会的发展,“赋”这种文体虽然在高中教科书上还隐约可见为数不多的古人精品外,它已渐离我们远去,甚至已经淡出我们的阅读视线。然而,欣读姚老先生的赋作,恰如古瓶新酿,启塞品味,馨香扑鼻;又如古画新裱,涵咏玩索,美不胜收。那么,《红草湖公园赋》之美,美在哪呢?

首先,美在结构。全文六段文字。首段概述草湖之史。红草湖作为荒滩,它已经沉睡千年,继而废草种树。但要焕发青春,其真正价值在哪?段末以“人心所向,只在造园”八字概之。次段直陈建园之举。欣逢盛世,经济提升,社会发展,生态平衡,这些使过去的荒滩成为绿色公园和居民乐园。三段叙写游园之乐。暇日扶老携幼,趁兴出游,陶情冶性,其乐无穷。四段抒发登园之慨。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利欲熏心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浑浑噩噩者亦有之,但作者却如清莲一般高洁,又如屈子一般清醒。对名与利,作者坦言:“钱无多少,唯知足而常乐;名分大小,唯看破之红尘。”多么可贵的精神境界啊。五段畅叙赏园之情。六段补记作赋之衷。从这样的整体布局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构思精巧,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相映生趣。再者,作品以时间为经线,以情感为纬线,经纬交织,织就了一幅绚烂多姿的美丽织锦。先叙后议,状物抒情,具有那种浑然天成的美。正是由于这种美,它使本文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其次,美在形象。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文学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而要把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作者全身心地去发现,去咀嚼,去体悟,使自己的情感与表现对象贯通融合,从而传达出事物的内在情韵而让读者也随之神晤默契。例如作品二段对红草湖建园后的自然美景没有过多地着笔,而用“美轮美奂,览景最是来皖东;金饰金镶,观景何须下扬州”作对比映衬。但三段中对游人游之乐游之情游之兴却不吝笔墨,娓娓道来。宋代画家郭熙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郭熙总结的这一艺术经验对于事物形象的创造性展示,可谓妙哉。正是由于红草湖具有“世外桃源”般的静谧,“蓬莱仙境”般的俊美,人们在游园之时,才会那么心旷神怡,才会那么流连忘返。由此可见,本文在形象的描绘上构思独特,真正发挥了语言的“写境”与“造境”功能,让现实中的红草湖公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道丰盛的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进而使人们更加钟情之,向往之。

第三,美在题旨。曾记得诗人臧克家在评价唐代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时说它是“诗人之赋”。而汉代的杨雄则对“诗人之赋”释之以“丽以则。”这里的“丽”,指的是文辞优美,语言清新。这里的“则”,指的是作者创作的情感、态度、职责以及所表现的作品的题旨。《红草湖公园赋》所要讴歌的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天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党和政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巧妙利用、开发和保护生态文明,不断谋求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在精设计、巧布局、多投入、广受益的前提下,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空前壮举。作为天长人,作者不禁为之动容,自豪之情澎湃于心,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同时,作为一名老干部和老文化工作者,他更深知,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天长发展,歌颂社会进步,启示后代子孙。为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积极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以语言为载体,不仅有力地传达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意蕴,而且有效地为读者绘就了认知情感的印迹。作者一生,从教从政,但他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即使到达晚年,仍旧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此,不妨让我们循着作者直观的语言表述,去倾听作者的真诚心声,去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吧:“怀下为己任,法先贤之恢弘,人以名留,地以文传。企盼也,启后昆之雄风。”

再有,美在语言。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只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挖掘,用心去写作,那么“景语”与“情语”才能妙合无垠,它所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那对山川风物的美感享受,还有作者那颗炽热跳动的赤子之心的强烈感召。本赋的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一是整散结合,参差错落。全赋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文笔跳脱有致,音律协调。二、三、四、五、六段注重骈体。四字语、六字语叠加,文势凸起,铿锵有力。对偶、排比、对比、引用、夸张等修辞的运用,更增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二是韵味十足,玉振金声。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就本文而言,有的段落一韵到底,如三四五段,有的段落不断换韵。如二段、六段。段落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诗味无穷。三是综合表达,恰到好处。作者为文丰瞻饱满,笔力深厚。时而叙,时而议,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咏叹,时而高歌,章法新奇,不落窠臼,像行云流水那样随物赋形,而又缘事触景,由景生情,因情入理,穷理明志,活泼灵动,丰腴多姿。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读孟郊诗》中有这样的话:“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姚老先生的《红草湖公园赋(并序)》,正是其蘸着心血、浓缩真情、出自肺腑的一曲浓郁醇美的故乡颂歌,一曲蜿蜒绵长的山水颂歌,一曲热情奔放的时代颂歌。

我吟之,尤喜之。

附:红草湖公园赋(并序)

安徽天长 姚远

红草湖公园者,堪称皖东一景也。昔山洪暴发,令东西阻禁,荒滩沉睡逾千载,红草有幸惠万民。废草种树,森林而名。人心所向,只今造园。

时移世易,历史变迁。颂改革而澎湃兮,扬九州之奔腾,欣举国转型兮,喜困力之提升。三年跨跃,十强全省,重生态而民乐兮,建绿色之公园;追梦想之多年兮,广运筹而实现。美轮美奂,览胜最是来皖东;金饰金镶,观景何须下扬州。新园落成兮,志贺!文人墨客兮,笔酬!

值暇日而乘兴,挈妇雏以出游;将览观乎清流。喜青山之隐隐,爱绿水之悠悠。远尘市喧嚣兮,乐静谧以忘忧;聊消遣释怀兮,更陶情而性休。“山河无限凭谁赏?花木有情召我游”,“满亭风月来天地,一阁诗书藏古今”。观游人之忧乐,知国运之兴衰。

嗟夫,一介书生,报国无功,徒享年尊。登斯园,发感慨,清浊易辨,醉醒难分。为利兮,心不可贪;为名兮,誉不可沽!钱无多少,唯知足而常乐;名分大小,唯看破之红尘。

嗟呼,吾生何幸,乐此动容。区区之心,白首何从?怀天下为己任,法先贤之恢宏,人以名留,地以文传。企盼也,启后昆之雄风!

呜呼,匆匆岁月,弹指八旬。渺渺予怀,激情万殊。总惭笔拙,尤愧才疏。夏公园记,吾勉作赋!又赘小诗,忝列于后。

今览森林逸兴浓,多年宿愿启尘封。

满园佳景出高手,一幅蓝图夺画工。

最是红飘新耳目,更欣绿叶润心胸。

吟诗把酒观时变,评说兴衰一角中。

上一篇:浅析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美学与军事电视教材编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