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亲和力

时间:2022-10-18 09:57:01

打造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25-02

无论任何时候,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首先得关注教学质量。离开课堂教学质量去谈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课堂,我们需要追求的内涵比较多,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有效而合理的选择,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课堂质量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我们的课堂,应该还有别样的内涵在里面才行,我们必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助推学校向更高处发展。我以为,我们应该从打造教师的“亲和力”入手来铸就优秀的课堂。

“亲和力”是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能被学生接受、喜爱、追捧,这不仅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彰显,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表达,更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等教学艺术的外露。无论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些都是作为师者所磨练、实践、积淀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那就是教师的亲和力。

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在我们的常态课上,教师所谓的亲和力变现得其实并不理想,师生关系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和谐美好。虽然,在我们的公开课、观摩课上,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学生锲而不舍倍加赞赏的鼓励引导,然而,老师的这些表现却多是剥离了真实的课堂假象,多多少少带有表演色彩。反思我们的常态课,面对学生的顽劣,教师的耐心受到挑战,教师的个性修养受到考验,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也许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本不该有的行为举止,结果,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

怎样才能成就优秀课堂上的亲和力?我以为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亲和力能让学生拥有一种幸福的期待。拥有亲和力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并引导学生好学、乐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的课堂,能够张扬个性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在展示中获取成功,并在一次次成功中获得幸福的期待。

在教学生活中,或在学生回家的路途中,我们就不难听到学生们议论:今天最幸福,老师上的课很有趣。我们的老师最善于教书了。可以说,学生经历了一堂好课,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得到了老师中肯的表扬,那么,他那天就像在过节日似的,而当再次碰上自己喜欢的课便欢呼雀跃。究竟学生们为什么会对这些课情有独钟,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跟课程特点有关、跟学生的喜好分不开,但是也不能回避的一点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们具有亲和力。

在期待的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更活跃,精力更集中,学习更积极,当然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此周而复始的反复,必定是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的幸福感持续久远。教师的亲和力成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支持。

亲和力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和尊严。教师的亲和力还表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上。老师应谨记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你千万要小心,你的巴掌下有爱迪生,你的拳头下有瓦特……”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学会体谅学生,并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是成绩上的关心,而且还应该是心灵上的关注。对于我们移小的孩子,他们过去或多或少地被课堂遗忘,他们对学习厌倦,甚至受到了老师无端的指责,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们真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能有尊严地投入到学习中。

有这样一个可以让教育者反思和学习的故事:一个独臂乞丐到一户人家乞讨。那家的老妇人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很生气,以为这是在刁难自己。老妇人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乞丐怔住了,他最终也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终于把砖搬完了,老妇人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是感激,母亲却说:“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故事中的老妇人对乞丐表现出来的尊重,以及由此产生的乞丐对老妇人的感激,这是老妇人在用智慧还乞丐一个尊重,用心灵诠释着亲和力。

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上应该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尊重:尊重学情,对学习效果的尊重;允许犯错误,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尊重;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及善于抚平学生失落的心情,巧妙地处理在课堂上的失误,一个机智的点拨,一句振奋的鼓励,还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也许,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开放、和善的态度要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因为这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进取,不退缩,不抱怨,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当然也是这个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亲和力往往就产生于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合作,去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加以充分的肯定。一个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和手段去营造课堂,并追逐课堂的高效生成的教师肯定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其学生也应当能乐学善思、亲师信道,所以,教师的亲和力不是课堂华丽的外包装,而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更深意义上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负责和探索。

今天,对于教师来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教师有很强的“亲和力”,至少能让学生对你的课堂能主动积极地投入,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质量就至少上升40个百分点,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历史哲学三题细解 下一篇:高考科普信息题的分类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