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时间:2022-10-18 08:34:36

登临物是人非的古迹,翻开时光荏苒的史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感。在茫茫的时空缝隙之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寂轻敲着诗人敏感的心扉。那些曾经惊天动地的事件,那些曾经辉煌绽放的生命,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咏史怀古,在久远而去的旧时光中,你看到了什么?

佳作集锦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隋 宫

〔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①,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②,终古垂杨③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④!

〔注〕①日角:喻指帝王,这里指唐朝开国君主李渊。

② 腐草无萤火: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捕光了。

③ 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④ 《花》:即《玉树花》,南朝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所作,反映了宫廷的生活,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品茗共赏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路过曾为六朝著名军事要塞的西塞山。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西塞山怀古》,抚今追昔,感叹历史兴亡。

回首历史,当年在这里曾有一场大战。西晋咸宁五年(279),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身为西晋龙骧将军的王,在益州建造大型战船,即诗中所言之“楼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带兵沿江东下,突破了东吴在西塞山下设防的“千寻铁锁”,很快攻破金陵。随后吴主孙皓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这场战争历时五个多月,而诗人仅截取了王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整个过程。一“下”一“收”,相互呼应,恰好渲染出王兵势之迅猛与东吴覆灭之黯然。

回望眼前,在金陵建都的王朝一个个都覆灭了,然而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政权灭亡的原因大多相似,但统治者却总不能以史为鉴,反而一再因袭同样的错误。诗人伤的是往事,忧的是今朝――“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几代帝王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亦愈演愈烈,这些都令诗人深深担忧。

尾联点明全诗主旨。“今逢四海为家日”,幸好如今还是统一的局面,可是谁又能保证未来唐朝不会重蹈“故垒萧萧芦荻秋”的覆辙呢?

与《西塞山怀古》的苍凉意境相比,李商隐的《隋宫》则显现出一种灵活含蓄的讽刺意味。

首联点题,长安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贪图享受的隋炀帝又在遥远的扬州大建行宫。颔联假设,倘若不是皇帝玉玺落到李渊手中,即隋朝不被唐朝的话,恐怕炀帝的奢侈行径是不会停止的,那么,以锦为帆的龙舟也许早就驶遍天涯海角了。

颈联用典,写了隋炀帝逸游求萤火与开运河诏民献柳两个典故。昔时腐草中的萤火虫早已绝了踪迹,而隋堤上的杨柳间却依旧有暮鸦哀鸣。“有”“无”相对应,渲染了隋亡国之后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

相传炀帝游扬州时,曾在梦中与南朝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并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花》。尾联巧妙利用这一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示出不可一世的隋炀帝与陈后主选择了同样荒淫误国的路途,结果只能是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党争剧烈,君主多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之中。李商隐咏史,其实是借古讽今,他大力渲染昔时的繁华奢侈,就是希望将兴亡衰败之理寓于其中,警醒时人。可是,正如刘禹锡所言,“人世几回伤往事”,王朝覆灭的悲剧总是一再重复上演,无能为力的诗人,也只能在只言片语之中,略发世事无常之叹。

上一篇:浅谈实施语文高品质预习的几点策略 下一篇:利群与黄鹤楼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