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与黄鹤楼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对比

时间:2022-10-28 10:35:04

利群与黄鹤楼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对比

大数据时代极大程度提升了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使得消费者在其作为网络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展现出诸多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偏好等信息,且信息样本巨大,已然可以反映多角度的营销领域问题。本栏目意在通过“搜索引擎”这一方式,提供更新的了解及分析品牌的角度。本期分别以“利群”和“黄鹤楼”为关键词,特选取2013年1月至8月这个最新时间段的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来进行参照性对比(对比数据及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两个品牌的实际市场关系)。

从上图可看到,2013年1月1日―2013年8月25日,关键词“黄鹤楼”(绿线代表黄鹤楼)的用户关注度曲线在这8个月内均高于关键词“利群”(橙色线代表利群)的曲线。相比黄鹤楼高低起伏的曲线,利群的曲线在1―8月里几乎趋于平稳。虽然“黄鹤楼”较高的用户关注度有部分是由于“黄鹤楼”这个景点以及“故人西辞黄鹤楼”等一些相关人文因素造成的,但也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因素,而提升了“黄鹤楼”品牌的用户关注度。在此期间,二者的媒体关注度曲线都有起有落,其中利群的媒体关注度在3月达到了顶峰,而黄鹤楼最高的媒体关注度值则出现在了7月和8月,结合实际舆论热点,极有可能是由于该时期“黄鹤楼中国梦”事件的影响。

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3年1月―8月,在“黄鹤楼”的相关检索词中,“黄鹤楼香烟价格表图”位居榜首,接着依次是“黄鹤楼1916”、“黄鹤楼1916价格”、“黄鹤楼烟价格表”,有关价格的检索占了3个,可见黄鹤楼香烟的价格是检索用户的主要关注点。另外,黄鹤楼卷烟品牌的规格也占到了2个,分别为“黄鹤楼1916”与“黄鹤楼漫天游”,可以说检索用户对黄鹤楼产品的主要规格有一定的认知度,也体现了这两种规格的影响力。其余无关黄鹤楼卷烟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黄鹤楼景点以及相关古诗上,从侧面也为黄鹤楼品牌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

在“利群”相关检索词的排名中,排在首位的检索词是“利群烟价格表”。而利群卷烟品牌的规格,只有“阳光利群”榜上有名,与黄鹤楼相比,利群产品规格的影响力就不那么突出了。总览整个榜单,与利群烟相关的检索词仅占4个,其余检索词都是一些也叫“利群”的企业或网站,与利群烟无直接关系。

从“黄鹤楼”关键词检索用户区域分布图中可发现,湖北作为黄鹤楼的产地,不出意料地在检索用户区域分布上排在了第一位,浙江和江苏地区分别居于二、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广东地区,北京地区则排在了第五位,可见这几个地区的检索用户对黄鹤楼这个品牌是较为关注的,并且可表明黄鹤楼这个品牌有着较广的辐射范围。

在“利群”关键词检索用户区域分布图里,排在第一位的是山东,此排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山东青岛的利群集团有关。若简单“修正”这一指数,紧接着排在第二的有利群烟的产地浙江,也符合匹配利群卷烟实际的市场在省内的优势;邻近浙江的江苏和上海也都尾随其后,除距浙江较远的北京、广东排在第四、五名之外,其余排名靠前的基本都在浙江周边。与黄鹤楼较广的辐射范围相比,利群的检索用户相对集中。从地区分布图的颜色深浅来看,黄鹤楼的整体搜索指数要高于利群。

由上图可清晰看到,利群关键词检索最高指数的城市是青岛,青岛也是唯一超过黄鹤楼检索指数的城市(其中由于“青岛利群集团”的干扰因素较大,该项可谨慎参考),利群其余城市的检索指数均低于黄鹤楼。作为利群产地的浙江,排在了利群检索指数第三的位置。而作为黄鹤楼产地的武汉却榜上无名,排在黄鹤楼检索指数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可以看出黄鹤楼对这三个城市的检索用户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这三个城市人们的消费能力情况以及对黄鹤楼的关注程度。总体来看,黄鹤楼的检索指数要高于利群的检索指数,由此可见,其品牌影响力也相对大于利群。

由以上两图对比可见,黄鹤楼的女性检索比例略大于利群,且黄鹤楼与利群的检索指数最高人群年龄均处于30―39岁,但处于20―29岁的利群检索人群比黄鹤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来的要高,而处于40―49岁的黄鹤楼检索人群比利群在该年龄段的人群比例高,这说明利群的检索用户相对黄鹤楼要年轻一些。

在职业分布上,IT人士排在了利群检索用户的第一位,学生等与教育相关的人群排在了第二位,金融/房产类人群和政府/公共服务人群分别位列四五。黄鹤楼恰恰与此相反,排在第一的是IT,第二的才是教育/学生,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人群与金融/房产类人群也与利群相反,分别为四、五名。利群和黄鹤楼检索人群的职业分布排名虽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可见关注的人群的职业是较为相似的。

在学历分布上,利群检索用户主要分布在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的人群,黄鹤楼检索用户则主要分布于本科及以上、高中、初中这三类人群。其中,黄鹤楼小学、初中、高中的检索用户比例要明显高于利群,但这并不代表黄鹤楼烟在这三种人群中的关注度要高,而应得益于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尤其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那首《黄鹤楼》,这些都对黄鹤楼品牌影响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