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初探

时间:2022-10-18 08:12:4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经历、游戏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参与,获得了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师自信地走上每一堂数学课的讲台,让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身完美的人生价值,在这其中,有着众多的研究心得与探索成果,笔者长期从事“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深感关注数学应从“体验”做起。

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体”即“身体”、“体己”,“人+本”就是“体”。“验”,验证,感受。体验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亲历实践,建构富有个性特征的认知和情感活动。

那么,为什么探究数学教学要从“体验”做起呢?

一、从新课程理念析“体验”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精华之一是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取向,它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既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二重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二重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二重统一,把学习变成主体的、能动的、独立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就离不开个体生命的体验。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活动,是对知识富有个性特征的重新建构。

当然,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提倡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接受学习方式的存在。问题是无论接受还是探究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体验,因为只有在体验中获得的认识,才有可能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收获。“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之源,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正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的亲历实践。正是从这样的视角,我们不难感悟到“体验”在解读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中的重要位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的“抽象”和生活的“具体”相联系,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组织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无不需要联系于体验、植根于体验。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看“体验”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所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如:三个人,一个比一个高,怎样表达出来?由实物而表现为图示,又由图示而简化为符号。如果来了第四个人,又怎么表示?进一步抽象为数字,可能1234,也可能1232、1233、1231……从数学本质看,这一系列的演化是一个“过程”,要深刻地理解这样的概括的含义,就必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个“过程”。由此足以说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拥有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学习。于是,情感与态度在体验中获得,因为数学虽然抽象,但同样是一门十分注重生活性与情感性的学科,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同样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的熏陶与培养,从数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对数学的魅力产生巨大的兴趣。这种情感与态度既要在体验中获得,同时又会促进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数学体验与研究,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体现。

三、从优化学习效果重“体验”

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会记住,而亲身经历体验的不仅能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只有体验学习,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圆锥的体积”学习时,我听过好几位老师上的课,归纳一下: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位老师直接告诉学生V锥=1/3V柱,课堂上学生听到了,短时内能套用公式解决极个别的问题,但事后忘记较快。第二位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倒水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得出V锥=1/3V柱。学生能记住,亦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知其来龙去脉,很难进行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第三位老师将全班同学每8人分成一组,每组准备四盆黄沙、四个圆柱、四个圆锥(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底高都不等),小组活动时:①议一议:实验怎么做?工具怎么选、具体分工怎么分等在小组内由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定。②分工合作后思考: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③达成共识:选择怎样的圆柱、圆锥实验?你能发现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吗?你能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得到什么启发?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人人参与操作,认真全面分析现象,主动表达自己的一些直接感受,相互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引出规律:V锥=1/3V柱。这样的安排由于学生有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是充分内化的,容易理解,而且能举一反三,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下一篇: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