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千年的梦想

时间:2022-10-18 07:38:11

追逐千年的梦想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也许我对于泥土的感情也是如此,来于它,最后又回归于它。

2010年12月6日,太阳在天上挂着,但风肆无忌惮地吹着。

记者与长沙铜官窑遗址博物馆的主创设计师罗劲、谭工、李工一道,驱车前往长沙铜官镇。

长沙铜官镇以长沙铜官窑而著称。长沙铜官窑是指唐代长沙铜官窑烧造的产品,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石渚湖附近。此地很早以来便名为石渚,或写作石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魏书》中都有提到。唐“安史之乱”后,从北方迁来的窑工大量聚集于此,与当地居民共同烧造陶瓷,称之为石渚窑。印尼“黑石号”沉船打捞的长沙铜官窑瓷碟上自书为“石渚孟子”,湘籍诗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烧造盛况时,也称之《石潴》。窑场衰落于五代之际,宋以后为历史所尘封,人们早已忘当年的盛况,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为考古学家所重新发现。

从拥挤的长沙到空旷、开阔的望城,从宽敞的大道到崎岖的小路,正当记者为还要巅簸多久的路犯愁时,突然眼前一亮,一条平坦整齐的柏油路引领着我们一路向前,而路旁的两柄大伞、自墙红柱的民居则清楚地告知我们已经进入铜官窑遗址保护区。

“十里长廊”彩陶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罗总告诉记者它最后流入湘江。也许是冬日的临近,溪水收敛了夏日奔放的激情,将温柔潜藏于含情脉脉中。此时,我们领略不到她的妩媚,而粗犷与豪气在心中骤然升腾。

我们先去了项目负责人的办公室,将管理中心的方案交与骆部长与文主任,罗总与他们就下一步修改进行了深入的蹉商。“生于此才更感受于此”,今天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的理解。骆部长用了三个词形容未来的铜官窑博物馆,那就是质朴、大气、粗犷。而旺旺的陶火也预示着旺旺的人生,只要在炉火旁、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与领悟长沙铜官窑的精神。

当记者在罗总他们的带领下,站在将要动工兴建的遗址博物馆前,想像着在自己眼前将要矗立起来的梦想建筑,想像着将要诞生的建筑会带来多大的震撼,在这个面对湘江的广阔天地下。它将会以何种形式呈现,来于此,而又回归于此,人生本就一轮回,更何况来于泥土的陶与窑。

太阳在天空上高高地挂着,很远很远。

北风呼啸而至,似乎要卷走一切,又似乎要剥夺一切。

站在满含热泪的土地上,随手可抬千年前的碎片。而我们的罗总更如一曼妙情窦初开的小女子,看见千年的碎片如见心上人般的兴奋不已,对每一寸地下之土又饱含敬畏之意,她告诉记者这里是谭家坡一号遗址,这只不过是长沙窑几十条龙窑中的一条,而在苍茫的大地下,只有富含激情的人才会处处留意身边的一事一物,才会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彼时彼地的寸土寸瓦。

天仍是那样高远,风仍是那肆虐。我们匆匆地踏上了回程之路。

诗人李群玉曾作诗曰,“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可见当时窑场之红火。

其实,红火的怎可是往昔,来年必将更红火。在热望中,我们期待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上一篇:功能的异化 下一篇:建筑结构的数字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