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10-18 07:35:27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探究性学习作为补充传统语文教学的缺憾而引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明显的生机与活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我发现问题的习惯、自主探索的精神,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

一、注重情境创设,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揭题时,教师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设置疑问、悬念,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起来了。

二、注重师生互动,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营造探究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以前上课时,我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我发现,自己忽略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和疑惑,没有以学生的体会和原有的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和内地的关系及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后来我发现,整节课的问题与学习都是学生在引导我,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后来我总结真正的一节好课应该是让教师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自己轻松,而学生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及时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小学生由于学识和见闻有一定的局限性,刚开始所提的问题也许很简单,可能是一些层面上的问题,没有什么精彩可言。这时,作为教师不能因为问题的简单或没有价值而去否定学生的想法,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很会动脑筋”、“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真善于思考”;当学生的质疑比较有价值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啊!”“这么隐秘的问题都被你发现了,真了不起!”让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大胆探究。

四、适时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明确地写入基本理念中。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可见,问题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乐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善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奇异的琥珀》中,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是漫长的,为什么又一转眼就过去了呢?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可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示范,点拨,启发,诱导,激发起学生兴趣和动机,并调动一切因素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探讨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