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中人”转身成为“身边人”

时间:2022-10-18 07:30:14

摘 要: 古典文学教学因为历史距离的阻隔,抑制了高职教育实用功利观念的渗透,教师应设法引领学生走近“梦中人”,利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缩短欣赏者与古典文学作品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理距离,以当今的社会现实为参照,让作品中的人物转身变成“身边人”,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古典文学 转身式 梦中人 身边人

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的开头写道:“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践,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建未来的大厦。”这一席话发人深省,我们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也应以此为鉴。

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日益直观形象,而古典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因为历史距离的阻隔,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欣赏者实用功利观念的渗透[1],因此,古典文学阅读和欣赏已经成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块鸡肋,教之疲惫,学之乏味。在提倡教学内容须为职业技能服务的前提下,有些学校大幅缩减古典文学篇目,有些学校一删了之,古典文学似乎被打入了冷宫。

古典文学真的不值得被厚待么?与学校教学的冷清形成对比的是古典题材在影视网络的火爆,《三国》《红楼》《西游》一再翻拍,不管雷声大小,总能应者如云;《大汉天子》《赤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叫好又叫座,声名与利润双赢;《百家讲坛》中一大批优秀的教授专家将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展示在观众面前……由此可见,古典文学缺少的不是欣赏者,而是欣赏的平台和路径。因此,本文拟探究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一条沟通古今的捷径。

一、界定“转身”内涵,把握教学抓手

朱光潜先生说:“艺术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距离现代人已经越来越遥远,成为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中人”。因此,教师应设法引领学生走近“梦中人”,利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古典文学欣赏,缩短欣赏者与古典文学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缩短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理距离[2],以当今的社会现实为参照,让作品中的人物转身变成可以凝视,可以倾听,可以对话的“身边人”,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美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据此笔者将以三次讲授《阿宝》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为例,以转身互动式学习策略为抓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旨在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率,弘扬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设计“转身”动作,华丽穿越古今

古典文学里的“梦中人”面目模糊、情感隔膜,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时空隧道”才能实现时代与地域的穿越,转身成为生动可感、触手可及的“身边人”。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设计其“转身”动作:

1.人物个性形象时尚化。

初读《阿宝》中的孙子楚,以现今高职生的眼光评判,不过一介木讷痴愚的书生:目睹狎妓即面红耳赤,围观美女亦目痴神迷,遭人戏谑便断指盟誓,最终死缠烂打赢得美人芳心,他的飞黄腾达不过是蒲松龄一厢情愿的编撰而已。可是对照现实再次品读,学生目睹了一个家贫貌丑的文科宅男,最终凭借对理想爱情的执著专注,对科举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复杂人事的低调宽容,步上人生的康庄之路。通过转身式学习,学生从故纸堆昏黄的人物形象中发掘出了浮躁的现代人孜孜以求的答案:诚信执著,大智若愚才是融入职场生活,实现人生梦想的不二法则。

2.人物环境背景真实化。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如同典型人物一样,都是作家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隐喻。《阿宝》中男女主人公经历了郊游聚众围观、梦境幻化成鸟、阴间申诉还阳这样的写实环境、假托环境和虚幻环境,貌似荒诞不经,而又高度真实,达到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形而上的概括[3]。小说中的书社正如诱惑与机会并存的高职校园,阿宝的富贵之家仿似职场“白骨精”的优渥背景,阴间即为掌控去留大权的人事部门,皇宫则是公司大BOSS运筹帷幄的总部,学生从真实化的环境换位中找到了对邈远时代的认同和共鸣。

3.人物思想情感现代化。

正如曹雪芹所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孙子楚的“痴”是理解其思想情感的突破口。古人的“痴”用现代精神解读,其实就是急功近利的今人极为缺失的一种坚毅执著、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教师借此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古典人物情感的范式,引导、启发学生对“痴”作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探究,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有意义、有创新的解读,从而实现文本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4.人物语言对话生活化。

高职生个性意识和表现意识很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对人物情节有了初步理解之后,安排时间让学生用现代语言进行还原式和创造式表演。教学实效证明学生对此反应踊跃,分组、定剧目、编剧本、排演、化妆,大多由他们独立完成,男女生悉数粉墨登场,完整地表演作品情节,还加入了很多别具匠心的现代因素,创意十足。生活化的语言加深学生对古典小说的感知理解,生活化的表演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创新能力,合作成果再被制成光盘欣赏分享,一举多得,获益匪浅。

三、演练多轮教程,比对“转身”效果

1.传统讲授式——传授知识结构,抹杀语文学科取向价值。

职校生生源素质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职校教师尽管备课充分,教学方法创新,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是教师“自问自答”,讨论课易出现学生起哄、聊天的情况。传统式“一言堂”教学停留在注重字词注音释义、内容简介,注重分析结构、肖像描写、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等,内容繁多,却与三维目标背道而驰,挤窄了语文教学的视野,脱离了现实生活,难以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引导方法探析 下一篇: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