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封喉 4期

时间:2022-10-18 06:41:25

残酷的足球场自有其残酷的运作方式,甚至有些规则因为过于残忍,逼得国际足联仅仅尝试了两届世界杯就宣布放弃。

这就是金球。

金球制的诞生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弥漫于国际足坛的消极气息,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阿根廷凭借着“反进攻”的指导思想接连扼杀了富于观赏性的巴西、南斯拉夫和意大利,并两次利用点球决战的胜利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创造了一个尴尬的奇迹――7场比赛打进5球便成就了世界亚军。无独有偶,2年后在瑞典举行的欧锦赛半决赛上,抱定了防守反击打法的丹麦队利用点球决胜将进攻足球的倡导者荷兰队淘汰出决赛,并最终获得了冠军,创造了著名的“丹麦童话”。一时间,攻势足球在功利足球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如何抑制这种让足球流失大量观众的消极打法成为国际足联的头号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金球制的设想应运而生。

国际足联的尝试从1993年3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20岁以下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开始,实验相当成功,淘汰赛第一场――1/4决赛澳大利亚同乌拉圭的比赛就上演了世界足球史上的第一粒金球,这个金球发生在加时赛上半时的第10分钟,获胜的澳大利亚人欣喜若狂。

尽管实验结果看上去很美,但出于谨慎,1994年美国世界杯最终没有通过使用金球制的议案,作为一项逐渐被确立下来的新生事物,金球制第一次大赛亮相是在1996年6月的英格兰欧锦赛。

虽然这项新规则在欧锦赛开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但各参赛队对此表现出的态度更多是畏惧而非期待,参赛球队更看重如何不被绝杀而非努力创造机会去绝杀对手――决赛前一共进行了6场淘汰赛,其中4场打进加时,全部由点球决定最终的胜负,总长120分钟的加时赛没有一个进球。

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该来的总归要来,且甫一亮相就证明了其确有金子般的价值。

1996年6月30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德国队和黑马捷克在欧锦赛决赛中会师。渡过了碌碌无为的上半场后,比赛的天平开始倾斜,捷克球员波博斯基在一次进攻中突向德国队,线外一点点,他在未与赶来补防的萨默尔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用逼真的假摔一头扑倒在内。被这次足以捧得奥斯卡的表演蒙蔽的裁判吹响了哨子,并将手指向了12码,另一名捷克球员博格一蹴而就,将这个骗来的点球打进。

此时距比赛结束仅剩半小时,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被迫在第69分钟用比埃尔霍夫换下了绍尔,随后这个来自乌迪内斯的大个子创造了奇迹,他在上场后4分钟便接齐格开出的任意球抢前点头球破门,比赛的天平又趋平衡。转瞬间,1996年欧锦赛迎来第五个加时。

加时赛,日耳曼人再次展现出钢铁般的斗志和旺盛的求胜欲望,第5分钟,德国队把球打到,咬牙拼了整场的克林斯曼在右侧背对球门护住皮球,随后将球转移到另一侧,跟上接应的比埃尔霍夫强行转身起左脚勉强射门,球并没有什么力量,但捷克门将库巴对这个软绵绵的半高球似乎缺少准备,皮球从他的双手中脱出,缓缓飞进球门远角。

球进了!时间似乎停顿了两三秒,由于皮球入网时德国队前锋昆茨似乎站在了越位位置上,意大利籍的主裁判帕雷托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迅速吹响了终场哨。欧锦赛历史上的第一个金球诞生了,创造者是德国人比埃尔霍夫。

此后,突然死亡的刺激让金球接踵而来。

1998年世界杯,第一届将金球写入比赛规则的世界杯,不过本届大赛只出现了一粒金球,受益者是最终夺冠的东道主法国队。

1998年6月28日,法国队在朗斯同黑马巴拉圭进行1/8决赛,面对南美人的铁桶阵,围着球门狂攻了整整113分钟的法国队终有收获,后卫布兰科压进对方小,接特雷泽盖的头球摆渡推射得分,粉碎巴拉圭人将比赛拖入点球决战愿望的同时直接将对手杀死。这也是世界杯史上第一粒金球。

进入21世纪,国际足坛的风气有所改变,更多球队选择用进攻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进入加时赛后,对金球的渴望明显超过了把比赛拖入点球听天由命。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尽管混乱如一场闹剧,却制造了最多的金球――这届世界杯的16场淘汰赛中有5场进入了加时赛,其中3场都用金球分出了胜负。

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非洲球队塞内加尔对金球有着复杂的情绪:1/8决赛中他们正是依靠金球击败了瑞典,而在1/4决赛中又是土耳其的金球将他们送回家。

真正的受益者又是东道主――两个举办国之一的韩国队,牺牲品则是两年前曾经在欧锦赛决赛上吃过亏的意大利。6月18日,韩国大田,比赛开始后仅4分钟,主裁判莫雷诺就判给了东道主一粒点球,安贞焕主罚被神勇的布冯扑出。维埃里在第18分钟的头球破门几乎要给比赛一个公正的结局,但就在常规时间即将结束时,薛绮铉第88分钟将比分扳平。

加时赛开始,第104分钟,托蒂突入右侧,在宋宗国的防守下倒地,莫雷诺认为他假摔掏出黄牌,托蒂累积2张黄牌被罚下。从慢动作来看,两人确实有接触――日后因执法糟糕遭到终身禁赛的莫雷诺就这样结束了托蒂本届世界杯之旅。下班时双方互换场地,第111分钟,维埃里横向带球巧妙传到左侧空档,托马西单刀破门,助理裁判举旗示意越位,慢动作却显示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判。

韩国人和裁判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有了他们想要的结果,第117分钟,韩国队前场右路发动进攻,14号李千秀得球后将球回传给跟进的10号李荣杓,后者稍作调整后起右脚将球吊向意大利内,中路的19号安贞焕在同意大利3号后卫马尔蒂尼的争顶中占得优势,在门前6米处甩头将球顶入大门右下角。韩国凭借这粒“金球”,历史上首次打进世界杯八强。

这也是世界杯短暂的金球史上,争议最大的一粒进球。

韩日世界杯之后,国际足联越发察觉到了这一规则实在过于残酷,很快,它就被改良版的银球制取代,从规则上,银球制没有金球那么刺激残忍,在这一规则下,如果在加时赛中射入了一球,比赛要到该半场结束后才算完成,比如加时赛上半场甲队进球,只要能将领先保持到上半场结束,即告获胜,而无需继续进行加时赛的下半场。

不过,银球规则的寿命更短,甚至没有坚持实行到2006年世界杯,就被彻底取消。

不管金球银球还是没有进球,如果双方在120分钟的时间内都无法取胜,那就只有进入到点球决胜阶段了――这是令人窒息的时刻,尽管残酷,却是当下足球魅力的最大体现。

其实在现代足球创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足球场上本没有什么点球决胜,这实在是一个被逼出来的规则,国际足联也觉得,猜硬币这事太不靠谱了。

在引进点球规则之前,经过加时赛也无法决定胜负的比赛,要通过重赛或者猜硬币的方式决定胜者。实际操作中,多数比赛没有条件重赛,只能扔硬币的听天由命。如1968年的欧洲杯半决赛,意大利和前苏联在120分钟内互交白卷,之后意大利人靠猜硬币获得了决赛资格――决赛中,意大利和前南斯拉夫同样打成了平局,2天后进行了一场重赛,最终,得益于里瓦与阿纳塔西的进球,意大利成功以2-0捧杯。

随着足球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认为猜硬币这种方式实在有些不妥,更不公平,事实上,在国际足联正式引入点球规则之前,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规则出现在一些国家的国内比赛或是国际间的小型比赛,用于解决竞赛双方无法分出胜负的问题。

以色列人约瑟夫・达冈(Yosef Dagan)被认为是现代点球决战的发起者,在目睹了以色列队在1968年奥运会的比赛中通过抽签被淘汰后,以色列足协主席迈克尔・阿尔莫格(Michael Almog)1969年8月在《国际足联新闻》上刊登的一封信中介绍了达冈关于点球决胜的构想,此后,在一名马来西亚裁判的努力下,国际足联开启了这项变革。1970年2月20日,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的一个工作小组讨论了在足球比赛中加入点球决胜议题,尽管对目前的方案并不是完全满意,但最终还是决定采纳这项新举措。在1970年6月举行的国际足球理事会年度大会上,点球决胜的提案被正式通过。此外,2006年,在德国新闻社的一篇报道中,时年90岁的前国际足联裁判员卡尔・瓦尔德称他是1970年第一个提出在足球比赛中引进点球决胜制的人。

最早引进点球决胜的欧洲赛事是1970-71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和欧洲优胜者杯,而最早采用点球制的国际大赛则是1976年的欧洲杯。那届欧洲杯,捷克斯洛伐克与联邦德国在决赛中相遇,两队在90分钟内打成2-2平,30分钟的加时赛也均无建树。当时,欧足联已经做好了2日后进行决赛的安排,但是场上的两支球队决意用互射点球的方式一决胜负。

捷克斯洛伐克队首先罚球,他们前4脚射门弹无虚发,而德国队则在连续命中3球后,由霍内斯踢飞了第四脚,捷克斯洛伐克队员帕年科得到了一个绝杀的机会,他聪明而又大胆地利用了时间差,等对方门将梅耶做出扑救动作后才轻轻将球搓向球门正中间,一个完美的“勺子”为这届点球大战划上了句号。

世界杯上的第一次点球决战出现在1977年1月9日,非洲区预选赛第一轮突尼斯击败摩洛哥的比赛中。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圈的点球决战发生在1982年,德国队在半决赛中通过点球击败了法国队。而从1986年世界杯开始,点球规则已经从淘汰赛第一轮开始就写在了竞赛规则表上。

上一篇:嚎叫的钢铁 下一篇:布衣之誓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