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垦区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18 04:50:45

对黑龙江垦区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黑龙江省社会信用缺失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快社会信用建设迫在眉睫。发展黑龙江省垦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面对黑龙江垦区社会信用体系的信用缺失问题,迫切需要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诚信企业;诚信缺失

作者简介:卞纪兰(1973-),女,黑龙江省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08-02

2006年,黑龙江省科技厅社会诚信度调研课题组对黑龙江省个人、企业、政府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社会诚信意识正在逐步觉醒,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

一、黑龙江省垦区社会诚信的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垦区企业在社会诚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7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垦区有8家企业被授予“黑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这8家企业是: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北大荒丰缘麦业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建三江农垦北斗星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多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垦区各分局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垦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例如,北安分局非常注重辖区内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对资金不实、制度不健全、存在侵害种植户利益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批评,督促企业建立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长远观点。并通过向企业发放宣传材料,找企业负责人、职工群众谈话等各项措施深入了解北安分局各农场的企业经营活动在职工中的信誉程度。2007年底,北安分局信用等级A类企业由原来的60多户上升到186户,信用等级B类企业由原来的140户上升到287户,信用等级较差的D类企业由原来的36户,降低到了7户。

黑龙江省垦区的消费者发挥了良好的监督作用。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垦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逐步提高,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那些信誉度高、售后服务好,并积极做出诚信承诺的粮油企业的产品。喜欢选择质价相当且曾经使用过的品牌,维权消费意识也逐步增强。这种消费行为,从客观上督促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下了群众基础。黑龙江垦区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但是,在企业社会诚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经济发展。

二、黑龙江垦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诚信为立企之本,兴企之基。黑龙江垦区应该以“北大荒”品牌为契机,展示北大荒企业的时代风貌,以诚信推动企业发展,以诚信维护消费者权益,不断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实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一起增长。

(一)企业信用意识、合同意识淡薄

企业信用缺失,是困扰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借款人偿债能力较低,信用观念淡薄,恶意拖欠贷款本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高位持续,致使银行和客户信用存在危机,在一些银行甚至整个地域出现企业信用等级总体下降。黑龙江省的企业合同现状远远适应不了信用经济的要求,合同信用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以哈药集团为代表的80家诚信企业向黑龙江省工商局提出申请设立信用协会,将以全省2000家“守合同重信誉”企业为主体,同时,吸收其他有志于信用建设的企业。

(二)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信用管理法规,没有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和信用评价机制,在信息的征集、使用、服务、惩戒机制建立等方面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增加了地方工作的推进难度。我们国家对信用缺失的法律惩罚和社会惩罚的力度不够,法律惩罚缺乏刚性,社会惩罚几乎没有,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政策法规来保障信用体系的发展。正是由于我国现存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了对失信行为惩处不利,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助长了欺诈等失信行为。

(三)信用服务市场发育滞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用信息局和资信评级公司两类。其中,资信评级公司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增强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透明性, 促进其健康发展。信用信息局的建立更多地是为了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各级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征信机构等,都担负着为全社会提供真实信息的社会责任。由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缺失,企业、个人、政府对信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严重不足,黑龙江省信用市场相对落后。

(四)企业获取信息不充分

当前,黑龙江省企业在获取市场信息方面还很不充分,尤其是市场信息共享资源稀缺,真实性、时效性往往很难确定。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虽然掌握大量可以公开的企业信息,但始终没有对外开放,增加了征信和企业信息获取的难度。而且在涉及到个人隐私权、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制约了我国信用法律规范的制订。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企业获取的信息不够完善,制约了黑龙江省信用体系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黑龙江省垦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同时,对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对企业信用记录不好,比如欠债恶意不还的、制假售假的、偷逃税款的等等,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现代诚信管理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授信制度,建立债权保障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立合约管理制度,建立员工职业道德管理制度等。

(二)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规范做法,尽快研究制定黑龙江省信用建设基本制度。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制度,从物质、精神上鼓励公众检举企业诚信缺失状况。制定既符合建立信用体系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立法计划,包括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定适应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的新的法律法规。

(三)积极培育与规范信用中介机构

建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拓展全社会参与信用监督的渠道,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从黑龙江省目前状况看,政府应加大推进、规范包括信用调查、征集、担保、咨询、评估等内容在内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各类信用服务组织的建设工作。垦区应在省里的信用中介机构监督下,完善企业的信用体系,培育适合垦区的信用中介机构。

(四)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是诚信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系,将为建立惩治失信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信息开放方面,特别要强调政府的相关政务信息的开放,对于应公开而未能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的行为,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问责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设置全国统一的企业代码,使每一个企业都拥有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ID身份号码。同时,应分别建立个人统一账户和企业统一代码,为每个经济人设置一个全国统一实名账户,并以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引导守信行为长期化。

参考文献:

[1] 陈承红.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6,(01).

[2] 于春梅、王丽.黑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学术交流,2007,(04):115-117.

[3] 孟刚.正确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浙江经济,2007,(19).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的完善与发展 下一篇:乡镇发展潜力评价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