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出海“捕鱼”

时间:2022-10-18 04:26:32

中资银行出海“捕鱼”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联合宣布,中国工商银行将支付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而此前的8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同意斥巨资入股巴克莱银行。10月,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并购澳门诚兴银行;民生银行则宣布,拟投入3.2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股权,并计划未来进一步增持至20%股权。

在中国金融业大门开启,外资银行鱼贯而入的时刻,中资银行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

中资银行“出海”并购

南非标准银行在非洲的18个国家以及非洲之外的19个国家开展业务,以新兴市场为发展重点,是一家国际化色彩浓厚的大型银行。在《银行家》杂志排名中,南非标准银行的资产和盈利均列非洲银行首位,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位。

其实,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很多中资银行希望借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机,为自己争得海外的一片天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先后高调参与海外并购。

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之路令人惊叹。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曾与香港东亚银行共同收购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建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曾以1.8亿港币成功收购香港友联银行,并通过注入工行香港分行的资金,将其改建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2006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买入印尼哈利姆银行90%股权,是该行首次以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今年初,中国工商银行还曾与韩国外换银行(KEB)就合作问题进行过非正式接触。

被纳入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中银香港”也是在经过一系列并购后,改组成为中银香港,并最终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银行在海外布局的一个重要棋子,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运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中国银行最近派员出席了亚洲金融控股(淡马锡下属子公司)组织的贸易融资论坛,双方就合作并购进行了初步洽谈。中国银行的外资股东淡马锡在海外并购上的经验日益显现,中国银行希望借淡马锡在亚洲并购市场的优势,与其合作收购一家亚洲区域内的银行。

而已经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则明白无误地显露了其海外并购计划。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随着内地与香港联系愈来愈大,加上客户要求,故有兴趣收购香港银行,但并购时将会同时考虑收购价、银行规模及资产质量;估计待中国建设银行在一至两年完成业务理顺后,将投放更多资源发展海外市场。

根据今年10月中国民生银行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署的投资协议,民生银行将在今后半年内以现金25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20%,增持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本土进行金融收购的中资银行。分析人士认为,民生银行此次收购或将加快中资的海外扩张步伐,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中资银行由“被人并购”到“并购他人”的海外扩张欲望和实力。

中资银行缘何“出海”

国务院金融研究所范建军认为,在国外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资银行也将目光转向海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央行外汇储备过多,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下,政策层面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到海外进行并购。

其实,中国各大银行普遍资本充足率较高,手中资金充裕,同时流动性过剩使得银行的国内业务扩张受到抑制。因此,海外并购是银行业务扩张现实可行的策略。通过海外并购,国内商业银行能快速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而且,也具有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流动性过剩等宏观经济效应。

分析人士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可以分散中资银行风险。现在中国各家银行的同质性很高,竞争很激烈,开拓海外市场可以帮助银行多样化其业务分布领域。同时通过购并其它银行的海外机构,可以学习它们在风险管理和开拓新业务等方面的经验,也有利于中资银行提高国内业务的管理。

有关专家表示,中资银行频频发起并购战役,实际上最看中的是进入当地市场股市、保险、银行的“混业牌照”,以及直接拥有的营业网点和当地运作经验。以中国工商银行控股的“工商东亚”为例,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业务已涵盖了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股票配售与供股、合并及收购等多个领域,成为香港主板和创业板最活跃、最成功的投行之一;而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在股票发行、收购合并、银团筹组、证券包销及代客买卖股票、期货、期权等投资银行业务上都相当出色,中国银行在香港开设的中银保险,其业务排名也始终位于香港保险业前列。

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历来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伴相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步伐的加快,也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许多大客户都是赴香港、美国等地上市或者进行海外业务扩张的中国企业,伴随着中国企业赴海外“淘金”,既熟悉海外运作,又容易沟通的中资银行也就成为这些中国企业最好的合作伙伴,而中资银行也能从中赚个盆满钵满。

近几年,轰轰烈烈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系列剧不断上演,昭显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强势出击。一系列大动作跃跃欲试之际,更在呼唤中资银行要尽快成为中国企业的强力后盾。

最近,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与北京建工集团、北大方正集团、中地海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总额为103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用于支持这几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时,工商银行也曾表示将向中海油提供60亿美元(占比达1/3)的过桥贷款。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认为,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向成长为世界性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强大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无论是从最初的满足海外华侨华人的需要、还是从满足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全球资金头寸调拨的需要、低成本设置支付处理中心的需要以及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出发,都应进一步加快海外拓展步伐,把海外拓展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海外并购隐藏危机

在寻求海外并购或海外扩张中,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最大的挑战和风险是什么?中资银行应从哪些方面去应对?

有关专家指出,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有两大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政治风险。在中资银行海外收购资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风险,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银行都是很重要的经济资源,这种收购会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控制,这种政治风险需要重视;第二,经济风险。中资银行不要因为并购而并购,并购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银行的价值,需要了解收购对象的资产结构,还要看是否符合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做到能够实现1+1>2的经济效率。

根据一项关于并购失败的调查研究表明:80%左右的国际并购失败案例直接或间接源于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可见,企业并购交易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成功,相反表明企业开始进入真正的并购关键期。

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的整合是至今许多银行并购过程中最难跨越的障碍。这里不仅牵涉到两个不同银行间网络和技术衔接的困难,而且还需要弥合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但当银行在这些方面透支过大,势必肢解和分散自身开拓市场的物质与人力资本的支持力量,并最终弱化银行的收益功能。特别是当并购整合陷入流产时,银行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加沉重。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认为,国际化人才不足、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都将是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和扩张中遇到的挑战。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之路还是应该稳步推进,先期可以通过参股、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等到了基本具备了驾驭国际化全球化的经营能力后,再实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上一篇:短期助涨助跌 投资者机会在哪? 下一篇:金博会搭建小企业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