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

时间:2022-10-18 03:22:53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高效的问题情景,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景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景创设 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情境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心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1.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引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撷取生活中与新知有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根据教材内容自编一些简短的小故事;设计一些多种感官齐动的数学活动情境;或者配上一些生动美丽的图片、实物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如:二年级的《可能性》教学(课始):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异口同声:玩过。师:好,那今天也和老师一起玩:石头!剪子!布!哇啊!游戏结束,输的孩子不甘心。师:再来一次!结果还是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师趁机导入: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猜猜结果会怎样?孩子已在游戏中体验到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由此导出课题,引入新课,可谓是水到渠成。

2.巧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注重学生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认识是深刻的,记忆是长久的。

3.创设迁移情境,感悟内在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技能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和迁移”。小学中有很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模式上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问题,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在讲“比的基本性质”时,首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并结合实例练一练。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我们知道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既然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比有基本性质吗?如果有该怎样说?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结“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时间虽短,效果却很好。

4.创设探索情境,体验发现乐趣。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亲身参与、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上课伊始,让学生随意编几道20以内的口算题,当一名学生编出商是2的口算题时,让学生继续编几道商是2的,逐一板演在黑板上,使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都发生了变化,而商没变。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填表格、观察表格使他们自己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然后再加以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商不变的性质,为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战、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5.创设开放情境,促进互动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又不能束缚思维、限制思路,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开放、宽松性的,要尽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实践表明,利用情境,不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扎实、牢固,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并且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效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思维得到了创新,获得了发展,促成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很多,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几种方式组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究适合新课程理念、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模式。让情境教学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并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有着神圣的使命,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1.方金秋.《数学发现学习中的学习情境及其创设》(《中国数学教育论文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通报》

3、蔡大明.《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上一篇:“三还、一提高”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