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3:20:58

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位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对其并发症、留管时间、置管长度、静脉、置管部位以及置管时机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25位患者出现并发症,以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皮肤过敏、导管内血液反流、导管移位、血栓以及导管堵塞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有56位患者一次成功穿刺,成功概率为93.33%。结论:PICC穿刺的最佳时机就是首次化疗之前,首选穿刺部位为健侧贵要静脉,并综合分析操作难度以及血管条件。

【关键词】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89-01

PICC置管主要是通过外周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是输入化疗药物以及静脉输液的重要通道[1]。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频繁穿刺所造成的血管硬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而致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具有减轻痛苦以及保护血管的功效。本文主要对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位乳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0岁到65岁之间,平均为49岁。其中有28位患者为左乳腺癌,有32位患者为右乳腺癌。本组患者首次采用刺激性药物如多西他赛、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疗,在穿刺以前,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均处于正常水平,置管时间在7d到170d之间[2]。

1.2方法

置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内径0.58cm,长度65cm,型号4F,选取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肘部静脉,使用软尺从穿刺点到胸锁关节进行测量,并向下测量到第三肋间,采取常规消毒,在铺孔巾以后穿刺,在回血以后将角度压低,然后进针3cm到6cm,保证导引套管尖端位于血管内以后将针芯撤出,使用镊子慢慢的将导管置入预定血管长度,然后将导丝撤出,连接肝素帽,使用稀释以后的肝素液对导管进行封管,封管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压迫穿刺点至不出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固定使用无菌透明敷贴。记录置管日期、时间、内置导管长度及置管者。在完成操作以后进行X线片检查,检查导管走向及导管深度,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即后肋第6到第8肋之间。

2结果

有56位患者一次成功穿刺,成功概率为93.33%。另4位在B超引导下使用改良塞汀格后穿刺成功。不同静脉成功穿刺概率对比见表一。

表一不同静脉成功穿刺概率对比(例)

穿刺静脉 n

一次穿刺成功

n 百分比(%)

贵要静脉 51 49 96.08正中静脉 3 2 66.67头静脉 6 5 83.33本组患者置管长度标准为实际的测量长度,使用软尺对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带第三肋间进行测量,X线摄片处于T7到T8,大约41cm到55cm位置。本组患者中,有20位患者出现并发症,以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皮肤过敏、导管内血液反流、导管移位、血栓以及导管堵塞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3讨论

本组患者在首次进行化疗之前采取PICC置管,所以患者血管没有受到药物刺激,血管的弹性比较好,容易分辨,血管内壁较为光滑,成功穿刺概率较高[3-4]。通过表一可以发现,贵要静脉成功穿刺率较高,这与解剖部位有着直接的联系,首选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本组患者中,有4位患者出现局部渗血,在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或者是按压以后,需要持续对穿刺手臂进行6h的活动限制,渗血症状停止,在24h以后在无菌操作原则下将敷料更换。有3位患者在置管第1天到第3天穿刺点上方的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采取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每天3次,每次30min,或者是如意金黄散用蜂蜜调和成糊状外敷,每天3次,每次30min,交替进行。或者是使用水胶体敷料及喜疗妥膏进行外涂,在3d-8d以后红肿、疼痛消失。有2位患者出现皮肤过敏,临床表现主要为穿刺点周边皮肤在覆盖敷料以后会出现过敏性变化,以小皮疹、湿疹、刺痒以及局部发红等为主要表现,穿刺点可以采用安尔碘消毒液进行消毒,周围皮肤使用生理盐水擦拭。干燥以后在患处使用5ml生理盐水加2ml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涂抹,然后用无菌纱布将其固定,每隔一天换药一次,对患者采取对症处理,两周以后患者的症状消失,可以正常的使用导管。在没有输液的状况下,有3位患者由于导管内出现返流血,采取脉冲式正压冲管后,导管通畅不影响使用。本组患者中还有3位患者由于穿刺肢体活动过度,局部位置出汗比较多,敷料潮湿以后出现松动,造成导管移位,所以置管的肢体尽量不要提超过2公斤的重物或者是引体向上等活动,洗澡时注意保护敷膜,在保护膜发生潮湿松动以后要及时更换。导管移出禁止送进体内,若移进体内,则移进多少拔出多少,若导管移出则禁止送入体内。本组患者中有1位患者形成静脉血栓,停止使用导管,暂时不能将导管拔出,避免导管出现血栓脱落,加重患者血栓形成,使用5000U/ml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BID,并采取抗炎治疗,在使用药物以后,患者右上肢红肿症状消失,在进行血管彩超复查以后将导管拔出。本组患者中有2位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的原因为:不规范冲管;置管的长度较短;过度活动,造成血液出现倒流;患者在带管出院以后不及时的冲管。每次患者输液前后使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防止导管中沉积纤维蛋白,在出院以前做好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出院后能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冲管以及更换敷料。发生堵管后可以用20ML注射器抽取配有50-100U/ML肝素盐水5ML反复抽吸,严禁强行推注。当见管道外端有陈旧的沉积物时,首先在无菌原则下予穿刺处换药,再用戴无菌手套的左手示指和拇指的指腹来回的捏搓,使其分裂成细小的微粒从而反复回抽到注射器内达到再通。严禁将空针内回抽的小栓子注入血管,废弃后另用20ml生理盐水彻底脉冲冲管,再换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配有50-100U/ML肝素盐水5ml正压封管,后接肝素帽。当外端看不见明显凝集物时勿盲目拔管,可以将其逐渐往外拔出3CM用上述捏搓法来获得通管机会。若无效可使用尿激酶溶栓。方法为:使用三通通过负压使尿激酶进入导管腔内,等待约30分钟回抽,可反复进行,溶栓需有医嘱,尿激酶一般浓度为5000u/ml,导管通畅后必须回抽2-3ml血弃去,不可将尿激酶注入体内。在处理以及观察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能使乳腺癌患者手术以后延续治疗的痛苦得到有效的减轻,防止刺激性化疗药物发生外渗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且可以长期间歇治疗,同时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使有效化疗概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芳.乳腺癌患者使用PICC的安全管理制度体会[J].中外医疗,2010, 12(30):1100-1102.

[2]宋雁宾,亢君,王静,等.静脉输液护士PICC操作资质准入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23(09):1166-1168.

[3]董艳.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 09(04):1167-1169.

[4]贾爱玲,李兵晖,杜美春,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PICC在乳腺癌患肢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 32(08):1155-1157

上一篇:浅谈手术室感染的控制现状及临床应措施 下一篇: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