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3:18:55

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

摘要:广西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受到城市化冲击,它生存的土壤逐渐流失。为了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广西原生态民歌巧妙运用流行元素,使之更符合听众的需求。

关键词:流行元素 原生态民歌 壮族

嘹歌是广西原生态的艺术形式,也是上一代传承的文化,怎样增强年轻人对嘹歌的喜爱,并积极进行嘹歌的保护和继承,已经成为广西原生态民歌工作的重点。通过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哈嘹乐队将广西民族的原生态歌曲融入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形成一种自成体统的新音乐,也成就了广西原生态民歌工作领导小组的农敏坚组长的新想法,就是建立起广西原生态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桥梁,使广西原生态音乐紧随时代的发展,以及流行的趋势,使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喜爱。

一、流行编曲的融入

对原生态音乐进行流行元素的融入,最关键的在于编曲。而编曲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节奏,另一个就是配乐。在节奏部分,在原生态的民歌中,没有低音的形式,对于乐器的伴奏也是单纯的高音。而现代流行音乐中,更加注重低音的运用,在原生态音乐中加入低音节奏,就使得原有音乐跨度更大,张弛有度。以广西壮族原生态哈嘹乐队为例,从他们的歌曲中可以充分领略到壮族民歌的风情特点,作曲者利用壮族歌曲的音调,以及音色独特的民族乐器,营造出浓郁民族特色的氛围,将壮族民歌的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过在编曲上,就更加注重流行性,音乐跨度大,其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赶圩乐》就讲述了壮族的一个年轻男子,在去歌圩的途中,心中急切想与一见倾心的姑娘见面的焦急和欣喜的情绪交织。在歌曲中通过一声洪亮的公鸡打鸣进入歌曲,紧随而来是两位年轻男子手舞陶鼓,高唱着调子,迎接来四位美丽的姑娘。姑娘们也是陶鼓回应,口中嘹歌的优美曲调随之而出。在男子的词曲中加入了流行音乐,加上女子嘹歌的合唱,中段间隔部分还融入了女子使用壮语嬉戏打闹的场景,显得浑然天成,完美展现了在歌圩上,壮族男女之间进行淳朴对唱的习俗场景。

二、西洋乐器的搭配

在配乐部分,在原生态音乐中大多只局限于中国的传统乐器,虽然中国的乐器种类丰富,演奏技巧精深,但是毕竟与西洋乐器存在一定的音色区别,为了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乐器的精妙,只有将两者融合,例如西方乐器中的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已经普遍存在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使乐曲情感表达得更加准确、丰富。以广西壮族《月亮》作为哈嘹乐队的另外一首代表作,则是讲述在歌圩之后,年轻男女们面临分别,男子对姑娘的无限想念之情。在歌曲之初,借用嘹歌中的经典音乐《木棉树下俩相依》,由姑娘们用壮语轻轻哼唱语调,不掺加乐器的伴奏,还是四位美丽的姑娘用清亮、纯净的嗓音,进行清唱、和声,犹如天籁,使听众进入一幅美丽的画面场景。在听众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幽静的森林,其中流水潺潺,鸟儿嘤嘤,脱离了喧嚣的城市,心中充满无比的静谧。之后,是由男子主唱的部分,男声主要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形式,配乐也是用电子音乐的方式进行伴奏,与生俱来的原生态嗓音加之流行元素的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美的重组。在歌曲中,加入了独特的西洋配乐,通过这种配乐来营造出一幅相思相守的温馨场景。而在曲调中,则融合了那海嘹的演唱方法。在单声部中,第一句歌词交由唱高声部的领唱,接下来的第二句到第四句,都是由和声部配唱,在歌词的开头和结尾加入“呵 ”、“嘻 ”、“哈 ”、“嘹 ”等语气词之后,进行完整演唱。两句歌词为一个乐段,在唱完两个乐段后,添加“嘹 ”、“哕”这两个语气词。简单的语气词,可以将演唱者辽远的淳朴嗓音展现出来,也是将原生态的声音传达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原生态元素,对原生态音乐充满向往。

三、独特的流行风格

在当下的流行乐坛中,追求的是个性独特鲜明,能够突破局限,敢于凸显自身优势进行创作和尝试,通过与众不同的创新才能够脱颖而出。目前的广西原生态乐队中,成员都来自广西当地的民族。他们思路开拓,同时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能够自编自写、自弹自唱,了解古典和流行音乐的背景和发展,掌握原生态和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从而,通过具有创意的编曲,将看似隔离的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形式丰富、曲调丰满的音乐作品,更好地传达了其中的人物感情。在嘹歌乐队的大胆创新中,他们能够以原生态的壮族民歌为基础,通过掌握的音乐知识进行创新和改造,为人们呈现一种更容易被接受和喜爱的新音乐形式。

四、结语

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了是原生态音乐继续传承和发扬,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改变。广西原生态音乐在原来音乐基础上,通过各种流行音乐元素的组合,自成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加上乐队流行的演唱方法,使广西原生态民歌更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形式,更加唯美动听,提升了原生态嘹歌的听觉效果,也传达了原生态民歌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原生态壮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青年项目《用现代流行唱法演唱广西本土民歌的研究与传播》的成果,项目编号:QN201314。

参考文献:

[1]郑超雄.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J].广西民族研究,2005,(1).

[2]覃彩銮.论壮族嘹歌的艺术关学价值――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六[J].广西民族研究,2005,(03).

[3]蒋林.CCTV青歌奖广西选拔赛落幕专家为广西歌手把脉支招[N].广西日报,2010.01.24.

上一篇:福州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创造性研究 下一篇:企业形象课程实践教学与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