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18 02:50:10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合理饮食、遵医用药、自我体质监测、生活能力和疾病知识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脑血管患者;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b)-0144-02

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基本特征,也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并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后,其人际沟通、说话、读书、行走等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失,进而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十分严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的恢复[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2012年1月―12月对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09例,女性9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11.5)岁,患者文化程度为:10例文盲,30例小学,30例高中以上,30例中专以上。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

1.2 方法

1.2.1 肢体功能恢复 一方面是肢体主动训练,主要包括对指活动或夹捏指趾活动。其中,对指活动指的是患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进行相对运动,每组20次,从而恢复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夹捏指趾指的是健侧拇指与食指对患侧指趾进行的10~20次夹捏运动。另一方面是肢体被动训练,主要包括偏瘫上侧肢体的肩关节外旋、外展、内收及前屈等被动运动。同时,还可选择伸膝分离运动、下肢屈曲动作训练、桥式运动等方式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关节活动顺序为大关节至小关节,对康复训练力度进行适当控制,幅度从小到大,顺序自上至下,每个关节3~4次/d,每次持续10~20 min[2]。

1.2.2 吞咽功能训练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中,约有50%左右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功能障碍现象,因而需要接受相应的吞咽功能训练,在其功能基本恢复后,可开始进行摄食联系。进食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点问题:进食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食速宜慢;以不黏附口腔、有一定黏度且较为松散形态的食物为主;选择口感较好的食物,以帮助患者恢复咽部感知能力;患者进食时保持头略前倾的半卧位或坐位[3]。

1.2.3 认知和语言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清甚至失语现象,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此时,患者有必要接受相应的认知和语言功能训练,且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冷静,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可靠的指导,首先,由短语、单次和数字开始,嘱患者多次复述;其次,在为患者提供语言指导时,需要与患者相对而坐;再次,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最大限度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患者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最后,对患者的失语类型进行准确判断,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强化患者记忆能力[4]。

1.2.4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病很急,患者及其家属均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患者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恐惧心理,进而易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良好的行为、态度和语言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使其熟悉和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并针对患者人格、性格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对于康复期患者,通常会由于急于求成而发生抑郁、悲观或失望心理,所以,护理人员每天应与患者进行30 min左右的沟通交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5]。

1.2.5 饮食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多食低胆固醇、低脂、低盐、清淡的食物,多食豆制品、水果和蔬菜,且食物的温度应避免过高或过低,戒烟戒酒,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通过胃管进行鼻饲。

1.2.6 用药护理 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记忆障碍,所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说明用药的方法和目的,保证其完全掌握和了解,如有需要可建立用药档案,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并将其张贴在较为醒目的地方。患者住院过程中应保证口服药到口,并对其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和疗效进行观察和剂量,嘱患者避免滥用药物。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合理饮食、遵医用药、自我体质监测、生活能力和疾病知识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该研究结果可知,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其临床护理后合理饮食、遵医用药、自我体质监测、生活能力和疾病知识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 董玉巧.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发生的干预效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6):29-30.

[2] 郭玉祥,吴升平,王文志,等.健康教育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9):522-523.

[3] 徐春英,费英俊,蔡焕红.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31-333.

[4] 白丽影.针对脑血管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华护理学会,2010,1(20):380-381.

[5] 沈西川,李子会.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87-88.

(收稿日期:2014-01-28)

上一篇:曲马多联合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的镇痛疗效分析 下一篇:30例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面瘫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