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情况研究

时间:2022-10-18 01:43:47

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情况研究

摘要:服务区大小是评价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评判依据。文章以居民到达公园广场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为评价标准,借助ArcGIS软件网络分析方法,对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全部35个公园广场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步行方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的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仅能覆盖中心城区15.13%面积,中心城区内部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状况一般,需要通过增加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广场数量与面积,提高城市其开放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可达性进行优化。

关键词:公园广场;服务区;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公园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其绿化、美化、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城市景观,另一方面也满足市居的休闲需要,提供了休息、公园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一定量公园广场的建设,不仅在改善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旅游业开发中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园广场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城市内部规划布局的城市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范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以南宁市中心城区内部全部35个公园广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基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对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可达性进行测算,绘制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范围图,以期为南宁市中心城区的公园广场的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数据:南宁市中心城区跨南宁市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和邕宁区六个城区,规划总面积517.94平方公里,邕江自西向东将中心城区分为江南、江北两大片区,邕江以北辖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三城区,邕江以北辖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三城区。规划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络形态以网格状为主,城市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5个等级。中心城区共计规划布局公园广场35处,其中,青秀区(16个,其中民生广场与西乡塘区公有)、西乡塘区(9个,其中民生广场与青秀区公有,沿朝阳溪休闲广场与兴宁区公有)、兴宁区(6个,其中沿朝阳溪休闲广场与西乡塘区公有)、江南区(2个)、良庆区(2个)、邕宁区(2个)。规划公园广场总面积共计34.14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总建设用地的6.59%,详见图1-1、图1-2及表1-1。

图1-1南宁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图(2013年)

图1-2现状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分布图(2013年)

表1-1 现状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统计表

单位:km2

序号 公园名称 公园面积 所属(跨越)辖区 序号 公园名称 公园面积 所属(跨越)辖区

1 相思湖公园 0.54 西乡塘区 18 贤滨湖公园 0.04 青秀区

2 心圩江湿地公园 2.73 西乡塘区 19 民歌湖广场 0.22 青秀区

3 动物园 0.35 西乡塘区 20 沿竹排江休闲广场 0.66 青秀区

4 新秀公园 0.14 西乡塘区 21 石门森林公园 0.66 青秀区

5 安吉花卉广场 0.21 西乡塘区 22 会展中心广场 0.15 青秀区

6 明秀广场 0.08 西乡塘区 23 凤岭儿童公园 0.51 青秀区

7 友爱广场 0.02 西乡塘区 24 青秀湖公园 0.36 青秀区

8 沿朝阳溪休闲广场 0.18 兴宁区、西乡塘区 25 青秀山公园 11.46 青秀区

9 朝阳广场 0.02 兴宁区 26 李宁体育公园 0.88 青秀区

10 人民公园 0.51 兴宁区 27 荔园滨水公园 0.30 青秀区

11 狮山公园 0.70 兴宁区 28 金湖广场 0.05 青秀区

12 东沟岭休闲广场 0.02 兴宁区 29 仙湖广场 0.01 青秀区

13 广西药用植物园 1.33 兴宁区 30 江南公园 0.72 江南区

14 民生广场 0.10 西乡塘区、青秀区 31 滨江公园 0.16 江南区

15 民族广场 0.02 青秀区 32 五象岭森林公园 8.50 良庆区

16 南湖公园 2.00 青秀区 33 五象新区滨江公园 0.17 良庆区

17 金花茶公园 0.22 青秀区 34 新兴广场 0.03 邕宁区

35 蒲津公园 0.12 邕宁区

2 研究方法

2.1方法选择

当前测算城市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情况的研究方法众多,有调查问卷法、缓冲区法、引力模型法、网络分析法等。[2]调查问卷法以受调查者实际感受为依据,研究成果精度最高,但其与受调查者数量密切相关,问卷发放过少调查成果不具代表性,问卷大量发放实施开展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缓冲区法以达到城市公园广场的直线距离为参考,忽略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障碍,容易高估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测算结果与现状实际出入较大。[3]引力模型法未考虑到达目的地的真实路径,以对分类景观赋以相对阻力为前提,景观类型的划分和相对阻力大小的赋值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较大。[4]网络分析法以城市真实的道路网络矢量数据为基础,以到达城市公园广场实际所消耗的时间成本为参考,测算结果真实的反映服务设施的服务区覆盖情况,研究精度相对精确。[5]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南宁市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情况进行测算分析。

2.2 数据及处理

(1)建立城市公园广场数据库及城市道路数据库

以《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及中心城区各公园广场规划图为基础,利用ArcGIS Desktop10.0软件结合实地踏查提取南宁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广场及城市道路信息,建立南宁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广场数据库及城市道路数据库。

城市公园广场数据库由代表公园广场入口的点文件数据集(对于开敞性公园广场,公园广场的入口选定在公园广场与道路T字路口或道路十字路口的交汇处,以及城市道路与城市公园广场边界的首尾交汇点处)及代表公园广场地块的面文件数据集组成。每个公园广场入口点文件属性下包括公园广场名称字段。每个公园广场地块面文件属性下包括公园广场名称,公园广场面积,公园广场所属行政辖区4个字段。

城市道路数据库由代表道路T字路口与十字路口的点文件及代表中心城区道路的线文件组成。道路T字路口与十字路口的点文件属性下包括通过T字路口与十字路口需等待时间,设定通过每个道路T字路口与十字路口需等待的时间为1分钟。代表中心城区道路的线文件属性下包括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路长度、步行通行速度、步行通行时间9个字段。设定步行通过速度在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分别设定5公里每小时,在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设为0公里每小时(即代表禁止通行)。

(2)计算公园广场的可达性,统计服务区情况

服务半径是统计城市公园广场服务面积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研究,本文转换研究角度,将城市公园广场的服务半径由长度单位转换为时间单位,以到达目的公园、广场可接受的最长耗时作为公园广场的服务半径。到达目的公园广场可接受的最长耗时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到达目的可接受的最长耗时=长度单位下城市公园广场服务半径/人们日常步行速度

按照这种方法,参照《南宁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关于市级公园广场服务半径为1000m的标准,区级公园广场为500m的标准,本文设定人们日常步行速度为5千米每小时,则计算得时间单位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服务半径为10-20分钟。为研究方便本文取中间值15分钟作为南宁中心城区内到达目的公园广场可接受的最长耗时,即时间单位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服务半径。

在确定时间单位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服务半径后,以城市公园广场入口点代表城市公园,以城市实际道路网络为研究基础,结合城市居民常用出行方式,通过ArcGIS Desktop10.0网络分析模块模拟得到的城市公园服务区。研究过程中网络分析中的“连接”为城市道路数据库中的道路,“节点”为道路T字路口与十字路口的交点,“阻力”为各种出行方式在道路上移动所花费的时间,即步行通行时间。

最后,将通过ArcGIS Desktop10.0网络分析模拟所得的城市公园服务区与2012年南宁行政区划图叠加,统计中心城区各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面积,公园广场服务面积比这两个指标。同时,将中心城区内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划分为0-5分钟服务区、5-10分钟服务区、10-15分钟服务区三个等值区域。通过中心城区各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面积,公园广场服务面积比[ 服务面积比=15分钟服务面积/研究区总面积*100%]、等值区面积综合评价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城市公园广场的服务情况。

3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情况研究

根据网络分析成果及GIS软件统计数据(图3-1,表3-1,表3-2),得出步行方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情况呈现出如下特征。

3.1总体概况

步行方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全部公园广场的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为78.37平方公里,全部公园广场的服务面积总和为15.13%,这说明了步行方式下,依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所确定的城市公园广场服务半径标准,整个南宁市中心城区仅有15.13%的地方处于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园广场服务范围内。全部公园广场的0-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为24.74平方公里,占15分钟总服务面积的31.56%;5-10分钟服务区总面积为24.25平方公里,占15分钟总服务面积的30.94%;10-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为29.39平方公里,占15分钟总服务面积的37.50%。

3.2分类排名

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全部35个公园广场中,步行方式下,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排名前五位的是公园广场分别是沿竹排江休闲广场(10.51平方公里)、心圩江湿地公园(10.46平方公里)、南湖公园(7.76平方公里)、五象岭森林公园(6.87平方公里)、沿朝阳溪休闲广场(5.75平方公里)。排名后五位的公园广场分别是石门森林公园(0.97平方公里)、安吉花卉广场(0.96平方公里)、新兴广场(0.77平方公里)、动物园(0.69平方公里)、滨江公园(0.65平方公里)。排名前五位的公园广场都是属于开敞性公园,公园入口较多,同时其公园广场面积也相对较大。排名五位的公园广场中石门森林公园、安吉花卉广场、动物园属于封闭型公园,只有一个出入口。新兴广场与滨江公园面积较小,属于小型公园广场。

按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大小排列,步行模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最大的是青秀区,其次是西乡塘区、兴宁区、良庆区、江南区与邕宁区。六行政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分别为33.14平方公里、22.21平方公里、7.97平方公里、7.44平方公里、4.29平方公里、3.32平方公里,六行政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分别占整个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区总面积的42.29%、28.34%、10.17%、9.49%、5.47%、4.24%。六行政辖区中青秀区、西乡塘区与兴宁区城市公园广场服务区覆盖情况较强,主要原因是辖区内公园广场数量较多。

按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面积比大小排列,步行模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辖区公园广场服务面积比最大的是青秀区、其次是西乡塘区、兴宁区、良庆区、江南区与邕宁区。六行政辖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面积比分别为6.40%、4.29%、1.54%、1.44%、0.83%、0.64%。

3.3分析结论

总体而言,通过GIS网络分析、空间叠加技术、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状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情况一般,步行出行模式下,辖区公园广场服务面积仍不能完全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南宁市中心城区存在公园广场服务盲点区,南宁中心城区开敞空间的可达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图3-1 步行方式下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范围图

表3-1 步行方式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范围统计表

单位:km2

公园名称 公园广场面积 0-5分钟服务区面积 5-10分钟服务区面积 10-15分钟服务区面积 15内分钟服务区总面积 公园广场服务面积比(%)

相思湖公园 0.54 0.80 1.00 1.14 2.95 0.57%

心圩江湿地公园 2.73 3.40 3.19 3.87 10.46 2.02%

动物园 0.35 0.09 0.22 0.38 0.69 0.13%

新秀公园 0.14 0.22 0.47 0.85 1.53 0.30%

安吉花卉广场 0.21 0.05 0.22 0.69 0.96 0.19%

明秀广场 0.08 1.10 1.32 1.96 4.38 0.85%

友爱广场 0.02 0.35 0.78 1.11 2.24 0.43%

沿朝阳溪休闲广场 0.18 2.01 1.80 1.93 5.75 1.11%

朝阳广场 0.02 0.44 0.57 0.97 1.98 0.38%

人民公园 0.51 0.50 0.99 1.39 2.88 0.56%

狮山公园 0.70 0.42 0.84 1.21 2.47 0.48%

东沟岭休闲广场 0.02 0.32 0.75 1.21 2.28 0.44%

广西药用植物园 1.33 0.28 0.75 1.48 2.51 0.48%

民生广场 0.10 0.13 0.40 0.57 1.11 0.21%

民族广场 0.02 0.25 0.54 1.11 1.90 0.37%

南湖公园 2.00 2.20 2.58 2.97 7.76 1.50%

金花茶公园 0.22 0.32 0.51 0.90 1.74 0.34%

贤滨湖公园 0.04 0.40 0.63 1.10 2.13 0.41%

民歌湖广场 0.22 0.45 0.80 1.18 2.43 0.47%

沿竹排江休闲广场 0.66 3.58 3.27 3.66 10.51 2.03%

石门森林公园 0.66 0.10 0.19 0.68 0.97 0.19%

会展中心广场 0.15 0.53 0.54 1.24 2.31 0.45%

凤岭儿童公园 0.51 0.20 0.44 0.78 1.42 0.27%

青秀湖公园 0.36 1.06 0.97 1.15 3.19 0.62%

青秀山公园 11.46 0.64 1.94 2.78 5.35 1.03%

李宁体育公园 0.88 0.39 0.80 1.08 2.27 0.44%

荔园滨水公园 0.30 0.64 1.08 1.30 3.02 0.58%

仙湖广场 0.01 0.34 0.81 1.38 2.54 0.49%

金湖广场 0.05 0.42 0.58 0.83 1.83 0.35%

江南公园 0.72 0.68 1.08 1.56 3.31 0.64%

滨江公园 0.16 0.20 0.19 0.26 0.65 0.13%

五象岭森林公园 8.50 1.37 2.39 3.08 6.84 1.32%

五象新区滨江公园 0.17 0.54 0.44 0.46 1.45 0.28%

新兴广场 0.03 0.24 0.24 0.29 0.77 0.15%

蒲津公园 0.12 0.08 0.27 0.69 1.05 0.20%

总计 34.17 24.73 24.25 29.39 78.37 15.13%

表3-2 步行方式不同行政区间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范围统计表

单位:km2

行政区 行政辖区面积 公园广场组成 公园广场面积 公园广场0-5分钟服务面积 公园广场5-10分钟服务面积 公园广场10-15分钟服务面积 公园广场15分钟服务面积 公园广场服务面积比 (%)

西乡塘区 115.42 相思湖公园、动物园、心圩江湿地公园、新秀公园、明秀广场、友爱广场、沿朝阳溪休闲广场、民生广场、安吉花卉广场 4.24 6.79 7.28 8.15 22.21 4.29%

兴宁区 28.75 沿朝阳溪休闲广场、朝阳广场、人民公园、狮山公园、东沟岭休闲广场、广西药用植物园 2.68 2.76 2.55 2.66 7.97 1.54%

青秀区 116.32 民生广场、民族广场、金花茶公园、南湖公园、贤滨湖公园、沿竹排江休闲广场、民歌湖广场、青秀湖公园、青秀山公园、李宁体育公园、石门森林公园、会展中心广场、凤岭儿童公园、仙湖广场、荔园滨水公园 17.64 11.98 9.85 11.31 33.14 6.40%

江南区 104.23 江南公园、滨江公园 0.87 0.89 1.31 2.08 4.29 0.83%

良庆区 106.16 五象新区滨江公园、五象岭森林公园 8.67 1.94 2.60 2.90 7.44 1.44%

邕宁区 47.06 新兴广场、蒲津公园 1.4 0.37 0.66 2.29 3.32 0.64%

总计 517.94 _ 34.15 24.73 24.25 29.39 78.37 15.13%

4 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优化对策

结合上文对于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城市公园广场的服务区覆盖情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南宁市城市公园广场优化对策。

4.1 逐渐增加中心城区公园广场数量与面积,优化结构与布局

现状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高度集中于邕江北岸。新时期,要不断满足居民对于户外休闲场所不断增多的需求,南宁市需要逐渐增加中心城区内城市公园广场的数量与面积。依据现有中心城区内公园广场服务区范围,应重点在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新建一批公园广场,填补公园广场在这些区域存在的服务盲点,从而从整体上优化正式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结构与布局。

4.2 减少公园广场出入限制,提高开放性

现状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可达性及服务面积都相对较好的公园广场都是属于完全开放性的公园广场。而类似于青秀山公园、五象岭森林公园这样的面积较大但开放性却较差的公园其服务面积却表现一般,究其原因是公园广场本身的开放程度限制了其本身的辐射能力,公园广场的服务路径单一。当前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公园广场与青秀山公园、五象岭森林公园存在类似情况的有:动物园、新秀公园、安吉花卉广场、狮山公园、广西药用植物园、金花茶公园、贤滨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凤岭儿童公园、江南公园、蒲津公园等等。这些公园广场都普遍存在出入口较少,公园开放程度较低的情况,新时期,需要不断提高这些公园广场的开放性。

4.3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开敞空间可达性

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载体,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出行者的出行欲望及出行耗时。对城市公园广场而言,城市交通网络越完善,同等时间内,能够到达公园广场的地区越多,相应的公园广场的服务面积越大,可达性越好。根据南宁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于现状南宁市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研究得知:现状南宁市城市机动化趋势明显,但层次不高,城市道路供应水平仍相对较低,道路设施使用率及可达性低,交通基础设施仍稍显薄弱,交通供需水平不高。市中心城区道路网呈自由式分布、除少数几条道路外,市中心城区内的大部分道路都短而曲折,丁字交叉口及各类畸形交叉口众多。基于以上情形,要有效提升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的服务区覆盖范围就需要大力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参考文献

[1] 沈德熙,熊国平.关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J].城市研究汇刊,1996,(6):7-11.

[2] 马林兵,曹小曙.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评价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5(6): 111-115

[3] 李博,宋云,俞孔坚.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618-624.

[4] 肖华斌,袁奇峰,徐会军. 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研究[J].规划广角,2009,25(2):83-88.

[5] 李小马,刘常富.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生态学报,2009,29(3):1554-1562.

上一篇: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 下一篇:建筑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