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插上个性的翅膀

时间:2022-10-18 01:27:21

让学生插上个性的翅膀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既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习气氛 个性翅膀 学生 学习

新课改倡导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应提倡个性化,帮助学生找回个性意识,找回丢失的个性“翅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天空上自由翱翔。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自由地获取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改变这种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正确阅读,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各种感官深入思考。此外,我们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发挥榜样性示范力量

语文教师要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例如,有些文言文篇幅较长,语句难懂,学生不愿学、不愿背,这就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动之以情,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如教师要是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全文,学生会投去佩服的眼光,产生效法之心。此时,教师再稍加鼓励,学生会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情绪上。如果教师情绪低落,则会使学生情绪低迷,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互动;如果教师情绪急躁,则会使学生更加急躁。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智力活动状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张扬学生创造的天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则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教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会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会训斥学生,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有学生说:“我认为诸葛亮让军士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从大家刚才所说的看,确实可称得上神机妙算,但认真想一想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诸葛亮预测到三天后是顺风顺水,但如果曹操此时放的是‘火箭’呢?这样火借风势,就会把二十条小船的草把子都点燃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啊!”由此,全体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有学生说:“如果是放‘火箭’,那曹操不也就自身难保了吗?所以不可能放火箭。”如果我当时直接批评了第一位学生,就不会这么精彩的生成了,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天性。

四、运用幽默批评法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批评效果大不一样。如苏联生物学家格列瓦夫在一次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上立即一片混乱,这时格列瓦夫镇定地看了一下表说:“我这只表走错了,想不到现在已经凌晨了,但请同学们相信我,公鸡报晓,只是低等动物的本能。”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教师也可采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告诫,如“课堂当中的话较多,价值却不大,因为得压低声音,很难做到字正腔圆,不是训练口语的好时间”。以上两个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都用幽默诙谐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错误行为进行了批评,没有制造紧张氛围,不会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而且让大多数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继续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埋怨,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构造积极、健康、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高高兴兴学语文。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些民主,多些开放,打开束缚学生思维的鸟笼,让困在其中的鸟儿们飞出来,展开翅膀去真切地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有学习的春天。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朗读――提升学生语文兴趣的法宝 下一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