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10-18 01:13:38

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摘 要:烟草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由来已久。质量管理小组作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促进管理、培育人才的有效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谈谈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体会

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省烟草公司”)的发展,是烟草行业发展的缩影。目前,山东省烟草公司下辖17个市级烟草公司,共有在职职工2.2万人。管理体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要求。

一、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背景及实践

(一)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背景

2006年体制改革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卷烟生产环节,体制改革后,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风生水起,商业企业却面临“无题可选、无人能做”的困境。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创新项目层出不穷,烟叶生产与物流配送环节的专利亦有不少,群众性创新的热情也比较高,另一方面,这项活动的组织机构尚未健全,全员意识尚未唤醒,没有专人懂QC小组的程序与方法,活动如何推进、如何管理、如何应用自然也未能清晰。在上述正反两方面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二)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实践过程

2011年之前,QC小组活动在山东省烟草商业系统某些市级公司零星开展,尚未形成规模。2011年,山东省烟草公司进行职能调整,明确了QC小组活动专职管理部门,于是拉开了此项工作的序幕。当年,我们参照行业及卷烟工业企业相关制度,制定了《山东省烟草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选派10名业务骨干参加中质协初级诊断师培训,并通过调研,发现德州市公司众成小组瞄准行业物流配送环节普遍存在的异型烟打码到条费时费工现状,运用逆向思维,设计并制造了异型烟底部打码的控制装置,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于是,指导他们完成了创新型成果《异型烟底部打码到条技术研究》,该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并获行业优秀小组成果三等奖。2012年,经过一年的发展,全系统注册小组199个,取得成果4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636万元,职工参与度10.9%。同年,成功举办全省烟草商业系统首届质量管理小组会,了15个优秀成果,其中1个获行业优秀小组成果三等奖。2013年,全系统QC小组活动实现了各直属单位全覆盖,共有302个质量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取得成果193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556.2万元,职工参与度13.9%。可喜的是,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第二届质量管理小组会向行业推荐的两个成果,其中1个获“国优小组”称号,另一个获行业优秀小组成果三等奖。

二、山东省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在推进QC小组活动方面,企业领导理应成为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进者。我省在推进QC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市级公司的领导对QC小组活动的重视程度,较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QC小组活动开展的热情和成效。为此,山东省烟草公司在QC小组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先进引领性,在每年的会上设置“优秀推进者”专项奖,并请部分地市领导现身说法,交流经验。总结历次交流,结合切身感受,我认为,要使企业领导重视QC小组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QC小组活动必须首先被主管部门重视。本着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质量管理部门首先要重视此项活动,在质量管理人员中选拔工作积极性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员专职负责此项工作。这些人员积极组织、指导、推进小组活动,为小组成员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把QC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企业领导听得到、看得见,就会逐步引起领导的重视。二是QC小组活动必须有章可循。把QC小组活动和有关奖励政策,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中,把每年实现质量改进课题多少纳入企业质量目标中,每年召开一次成果评审会。长效机制建立后,企业领导在审批时,自然会按制度办事,按制度予以支持。三是QC小组活动必须求真务实。企业在QC小组活动中应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摒弃一切形式主义,注重实效,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或从现场围绕制约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实际问题来选题,从顾客不满意的问题中去选题,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展开研究,达到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节能降耗、增加客户满意和企业效益的目的。出了成果,有了实效,才能让企业领导感到,QC小组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效益,领导自然就会加大对QC小组的支持力度。

(二)机制健全是关键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QC小组推进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保障活动能长期开展、有效开展的关键。在此项工作的管理实践中,我体会到,四个方面制度的健全及执行到位,对小组活动推进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是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组建与注册、选题原则、活动程序、评审及表彰奖励的有关事项,使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二是QC小组活动人员培训制度。抓好质量教育、树立质量意识及改进意识是QC小组活动推进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层次、分批次选送企业业务骨干参加QC小组活动培训,已在我省烟草商业企业形成制度。三是小组成果交流制度。每年一届的企业QC小组成果会已形成制度。我发现,行业、省公司、市公司三级成果会,已成为拓宽视野、交流经验的最好平台。通过层级选拔,不但给了优秀成果脱颖而出的机会,也给了其他小组学习借鉴的机会。我们的选题是否先进?我们遇到的困惑是否别的单位已经解决?相似的选题什么方法更好?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引人入胜?这些问题,基本都会在成果及评委点评时得到启发,使参与的小组少走弯路,增长见识。四是优秀QC小组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是QC小组活动蓬勃开展的“助推器”。我们在推进过程中,三种方式的激励最为有效:荣誉激励,每年对作出成绩的优秀QC小组给予表彰,以满足员工自尊、自信的需要;物质激励,依据QC小组成果的获奖情况,以及成果应用情况,给予小组成员奖金补助;培训激励,优先选派获奖优秀QC小组人员参加诊断师培训,或派出优秀代表参加各级QC小组成果会,以满足职工求知的需要,提高达成目标的能力。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排除以后会运用有效组织激励,让优秀的QC小组活动推进者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专业团队是保障

QC小组作为群众性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着眼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的体现。而有效推进QC小组活动,必须依靠专业团队,也就是诊断师团队的力量。从2011年起,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请行业评审专家到企业授课,对全员讲授QC小组基础知识和案例,另一方面陆续选拔、推荐全省烟草商业系统优秀内审员骨干参加中质协举办的QC小组活动初、中级诊断师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高了问题管理能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能够得到解决,有的被搁置,因为始终缺少一种系统的指导方法。企业QC小组活动诊断师队伍建立后,人人发现问题、发现突破口的意识增强了,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问题解决型课题,一度成了企业争相选取的课题,以PDCA方法解决问题、管理问题的能力在一线员工身上得到极大提升。二是增强了小组活动的规范性。原来的小组活动选题,往往是由创新成果改编而来,或者把已经成型的小改小革进行总结,成果总结往往是“倒序”形式。诊断师队伍强有力的指导,带动了这种风气的转变。他们真正从方针目标入手、从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场问题入手,按质量改进步骤展开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提升了QC小组成果评审能力。原来,有的市公司也尝试开展过QC小组成果评审与,并从当地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行政主管部门请了评委来把关。但往往声音挺大,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来这些评委只有“职称”、“职级”,却欠缺QC小组活动特有的诊断能力。现在,全省烟草商业企业统一要求,各级成果评审必须选取有资格、有经验的诊断师担任评委,并将诊断师的评审记录备案,作为晋级考评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对成果的评审、把关渐入轨道,对成果的指导力大大提升,成果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四)融合创新是方向

当前,烟草商业企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商业企业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的一场变革。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平台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在这种情况下,QC小组活动需要与当前行业重点工作紧密融合,才能彰显活力。

一是与目标管理相融合。企业发展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企业某个部门、岗位目标未达成,或者某个条线、某个流程目标KPI指标未实现,或者通过对标发现在全行业内某项指标低于平均值或标杆值,做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时,有时候立为QC小组活动选题是比较好的解决思路。QC小组活动若能从这方面着手,有效解决目标值不理想的问题,也能使公司上下看到实效,凝心聚力,提高小组活动的支持力度。二是与精益管理相融合。QC小组活动应算作是精益改善有效工具,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和严密的统计方法,尤其是流程分析法,可以全面消除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空间、人力、资源各种浪费,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QC小组和企业文化都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充分凸显“人”这一能动要素,都能够引导人用心工作,激励人不断进取,倡导人研究创新。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推进,有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攻坚克难”的进取文化和“持续改进”的创新文化,从而成为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载体。

上一篇:浅析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支持 下一篇:日本动漫文化及对于日语学习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