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18 12:29:35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个人评价及人际信任现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个人评价问卷对某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较高,个人评价较低,并且都没有性别的显著差异;人际信任和个人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较高;大学生个人评价水平不容乐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水平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评价;人际信任

1.引言

个人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与行为总是以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及对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的意识为基础。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个人评价和人际信任对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1,2]。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个人评价、人际信任现状及二者的关系,为大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提供帮助。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某综合性大学随机选取200名大学生被试,其中,男女生被试各100名。

2.2 研究工具

2.2.1 人际信任量表

Rotter人际信任量表[3]总共有25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中间值为75分。该量表共有两个因子:特殊信任,指对同伴或其他关系亲近者的信任;普遍信任,指对与其没有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人际信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其中女性测得的信度为0.75,男性测得的信度为0.77,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其结构效度的研究提示本量表没有性别差异。

2.2.2个人评价问卷

个人评价问卷[4]含54道题目,是用来测定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信。总量表分的重测相关性女性为0.90,男性为0.93。该问卷的效度与缺陷感量表效度的相关系数为0.59,与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8。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3 研究过程

将被试安排到教室,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心理学专业学生现场发放问卷并统一回收。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80%。其中有效被试为男生80人,女生80人。

2.4 数据处理

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人际信任情况

表1 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及性别差异

所有学生中间值 男生 女生tp

特殊信任3429±4615 333451±49683406±4253-06150539

普遍信任4526±5018 424530±50634522±5004-00940925

人际信任7955±8124 757981±84727929±7805-04080684

从表1可知,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均值、各因子分均值均大于其对应的理论中间值。人际信任及各因子得分均值男生均大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大学生个人评价情况

表2 大学生个人评价得分及性别差异

所有学生中间值 男生 女生tp

个人评价132.83±10.946 135131.25±9.377134.41±12.1721.8410.068

表2可知,大学男女生个人评价均值均低于理论中间值,且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3.3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个人评价的关系

表3 大学生个人评价与人际信任的关系(r)

人际信任特殊信任普遍信任

个人评价0.588***0.558***0.427***

注:***P

表3可知,个人评价与人际信任、及其因子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了解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间的关系,以人际信任为预测变量,以个人评价为因变量,结果表明,人际信任能较好预测个人评价,建立回归方程能够解释的总变异程度为34.6%。

4.讨论

4.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

表1表明,学生人际信任得分高于理论中间值,这与庞彤彤[5]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被试取样差异或其地域差异有关。人际信任及各因子得分均值男生均大于女生,可能是因为男生表达更为坦率,女生则婉转、含蓄,从而影响到了人际信任。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人际信任量表编制者Rotter研究的结果一致,庞彤彤的研究[5]也是如此。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整体信任水平略高于理论中间值。可见,大学生总体人际信任水平较好。

4.2 大学生个人评价的现状

表2显示,大学生个人评价水平比中间水平低,说明大学生缺乏自信心。

这可能与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又缺乏社会实践,对自己所学知识缺乏应用能力的想法有关,因此,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男女大学生个人评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生都有自己的性别优势有关。

4.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的关系

表3表明,大学生的个人评价与人际信任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越高者,他们的个人评价水平也越高;反之,人际信任程度越低者,个人评价水平也越低。因此,大学生要多于他人坦诚交往,增进彼此的信任,同时也应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且较高水平的个人评价。表4可知,人际信任可显著预测个人评价,可见,大学生在人际互动中若对他人信任,他们往往表现的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以及评价更为准确、自信,人际信任也是影响个人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5.结论

5.1 大学生人际信任普遍较高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女生在人际信任上没有明显区别,整体人际信任水平较高。

5.2 大学生的个人评价偏低

大学生的个人评价低于理论中间值,大学生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个人评价水平。

5.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个人评价有密切关系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个人评价之间有密切关系,人际信任高者个人评价水平也较高;反之,低人际信任者个人评价水平也较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系)

参考文献:

[1] 洪慧娟,杨俊.广州市大学生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理学杂志,2011,19(7):847-849.

[2] 胡丹莹,史习明,等.高职新生生活事件与个人评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4] 季益富,于欣.个人评价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326-328.

[5] 庞彤彤,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J].社会心理学科学,2006,21(83):63-66.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说“美女”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