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区域物流现状与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17 11:55:55

冀中南区域物流现状与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摘要: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与实证是对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特征、演化与优化研究内容的目的和应用。本文研究以具体实例为主,提出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基本思路、原则、方式。最后以冀中南区域物流网络构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区域物流 网络构建 冀中南

1 影响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区域物流网络也逐渐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多产业、多行业、多部门的交叉行业,因此,其构建因素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方面,区域物流网络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属区位、该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都是影响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区域物流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和结构优化是影响构建的内部因素;除此之外,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域面等核心因素更是对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起到重要影响。此外,区域物流节点的构建及整合区域物流网络的系统性也是关键因素。

2 构建区域物流网络实证分析

从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系统要素可以看出构建区域物流网络主要就是构建物流节点、线路、域面、网络和信息网络。

2.1 区域物流节点的构建

一般认为影响区域物流节点构建重要性的因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该区域常住人口的数量、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指标。②物流行业需求因素,例如该区域的物流量和所需物流服务水平。③区位因素,包括该区域经济区位的重要程度、生产力水平的布局和综合运网的能力等。

2.2 区域物流线路的构建

2.2.1 区域物流网络干线的构建

当区域物流网络物流枢纽节点构建完成后,另一个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重要部分就是干线的建设,它是区域物流网络中枢纽节点之间的交通线,使各个物流网络节点相互联系。物流网络节点是相对固定的,而干线则是流动的,因此在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中构建好这些干线有重要意义。由于干线运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车船密度、大规模的客货运量和较长距离的运输距离,通常采用的是轮船、火车、大型飞机、客车、卡车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其中干线的客货源可以分为基本客货源和支线网络的客货源补给,基本客货源来自于各枢纽物流节点的直接腹地即干线始发地和目的地的客货源;而支线网络的客货源补给则来自于支线网络所覆盖的间接腹地,通过各个枢纽物流节点所衔接的支线网络吸引大量的支线客货源。

2.2.2 区域物流网络支线的构建

与干线网络建设不同,区域物流网络中的支线通道是网络中的毛细血管,具有数量较多,规模有差异的特点。支线是大物流节点与小物流节点之间的交通线,也是构建层次区域物流网络的基础。一个枢纽物流节点(局域主节点)与其局域的其他中小物流节点形成一个区域的局域物流网络。因此确定这些中小物流节点与主物流节点的联系是构建支线通道网络的关键。

2.3 物流网络域面的构建

根据区域物流网络演化和优化结果,区域物流网络内会形成不同层次的网络结构。不同层次的网络机构会吸收和辐射不同范围的物流域面。从宏观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物流网络主要构建三大层次:

2.3.1 构建地域物流网络

地域物流网络即区域内的一些相同地域的物流域面,是区域的下一级域面, 主要服务于该地域。根据各地域行政关系,该物流域面内的地域物流中心节点为核,物流联系紧密并与其他网络相融合。地域型物流网络主要服务于该区域,如陕西省构建三大地域型物流网络——陕北物流网络、关中物流网络和陕南物流网络:关中物流网络逐步与西安城市物流圈融合;陕南、陕北建设资源带动型物流网络,陕南构建辐射全省的绿色产品物流网络,以农产品物流为切入点,对陕南三市农产品资源、市场及相关组织进行有效整合;陕北物流网络则以建设能源物流中心为重点。

2.3.2 构建区域骨干物流网络

在地域型物流网络的基础上,各地域的中心节点即区域枢纽节点之间形成区域骨干物流网络。区域骨干物流网络主要服务于全区域,同时要考虑与周边区域的物流联系。

2.3.3 构建国际、国家物流节点

区域大城市通常是一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国际、国内物流往来,因此通关条件尤是区域大城市需要具备的关键条件。所以构建国际、国家物流节点应结合这个规划思想,首先将其构建为国际、国家型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使其物流的吸收、辐射达到国际、部级层面。当然它的物流域面就是整个区域,域面内其他层次节点物流通过它通达国际、部级层面。

2.4 物流信息网络的构建

为了提高获取物流信息的便捷性、整合整个区域物流的资源,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的构建至关重要。区域物流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以政府服务为核心,建立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施对物流信息网络格局的总体构建;二是由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等相关产业机构组建专门的物流信息网络,最终服务区域物流。就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的体系可以从层次体系、功能体系、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来构建。层次体系是物流信息网络的主体,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为基本单元,由企业结点信息系统形成行业物流信息平台,从而整合行业内各企业的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功能体系包括维护管理需求的内在功能与整合现有资源的外在功能。支撑体系是从基础设施投入、信息标准化体系、政策法规、计算机技术和人才培养机制对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构建起到支撑的作用。

3 冀中南地区物流网络的构建的实证分析

3.1 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冀中南地区是指河北省内位于北京、天津以南的地区:包括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的全部及廊坊市的一部分。该区域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及较发达地区,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量达到5000万,以石家庄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冀中南地区北邻京津,南接豫北和鲁西北,西靠太行山,东临渤海,更有黄骅港等重要港口。除了港口优势外,路上运输方式也较发达:京广、京沪、京九三大铁路穿过冀中南地区,纵贯南北,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其中省会石家庄市就是有名的“火车拉来的城市”。从城市格局上看,冀中南地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来说,该区域是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商贸流通、区域性物流、旅游、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近年来,冀中南地区从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强化省会中心城市石家庄的综合竞争实力;再由此辐射到保定、邯郸、邢台等周边城市的整体建设,提高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增强冀中南城市经济能力的均衡发展。

3.2 构建冀中南物流网络价值链

社会经济的核心是价值的创造,价值创造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积极构建冀中南区域物流价值链和网络经济,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物流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扩大,成本逐渐降低,这样不仅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而且产业形态还会呈现多样化。还可以加快区域内商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可以激发区域经济体内城市的核心作用,这对冀中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增长极”功能的发挥也是一种推动。因此,构建冀中南网络物流价值链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物流企业追求价值的同时不能为了既得利益相互对立、恶意竞争,必须从全局出发,根据区域市场需求、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商品流向、交通条件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综合考量,与社会共同构建由存储、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信息服务、物流咨询和第三方物流组成的价值链。并以此和同行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冀中南现代物流的整体价值。

3.3 冀中南地区物流网络构建思路

第一,合理规划。物流区域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做好区域物流规划。河北省区域经济基本上是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自为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较差。因此冀中南物流网络构建就要因地制宜,物流区域规划应重点安排该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先对冀中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布局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物流现状,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便利性和可能性,利用当地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优势,在区域范围内规划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从而引导区域内各经济主体按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组织物流活动。

第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而发达的经济则是现代物流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只有明确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稳定的、有效的且充满活力的社会物流需求。冀中南是连接中南、京津、横贯内陆沿海的枢纽位置,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合理布局钢铁、煤炭、建材、化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产能,通过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形成强劲的物流需求,这将是对现代物流发展提供的最有力的市场条件。通过特色区域核心优势的跨越,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为经济竞争优势,从不同切入点整合冀中南经济资源,变局部发展优势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优势。

第三,加强物流服务。受传统经济模式和企业运作理念的惯性影响,目前在该区域内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是大型骨干型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企业将物流作为其经营的一个附属或子系统,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效益的真实性变得模糊不清,不仅如此,还限制了存量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了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从社会角度来看,大量的货运资源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物流需求还限制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冀中南区域内的企业多以煤炭、钢铁、化工等能源大中型企业为主,因此企业能够按照社会化分工合作,整合物流资源,剥离自身企业的内部物流或发挥外包物流功能,不仅能够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物流模式发展。

第四,政策支持。由于物流业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十分需要各级政府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尤其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抗风险能力弱,更为需要政府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和良好的政府协调管理机制,从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及土地征收利用方面的优先政策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政府通过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加速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优势资本的集中;建立全省物流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清理调整有关物流的行政法规,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确保市场的竞争活力,为冀中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以冀中南区域物流的横向协调发展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谢鹏等.《试论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物流科

技》,2006年10期.

[2]单丽辉等.《基于系统理论的物流网络分析与资源整合》.《北

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卷2期.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3362。

上一篇:江西省中心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考虑气温因素的神经网络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