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经济的复苏与调整观点

时间:2022-10-17 10:18:35

剖析中国经济的复苏与调整观点

2009年是一个丰富而又深刻的年份。中国经济经历了急剧下滑后企稳回升,在全球率先复苏,演绎了一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不平凡剧情,给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国经济已走出最为困难时期,2010年将进入最为复杂的时期。如何看待世界和中国经济复苏复苏中是否会出现再次探底,与此相关的政策是否会调整,以及调整的方向与力度将如何等,国内外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经济复苏与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分析2009~2010》(以下简称《复苏与调整》)一书,给出了上海经济学人的观点。此书整合了上海地区经济研究主要机构的力量,如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本书主编周振华研究员是上海市政府资深决策咨询专家,也是从事中国经济分析的著名经济学家。其他撰稿人如殷醒民教授、潘英丽教授、陈宪教授、张永岳教授、袁志刚教授、权衡研究员等也都是沪上知名学者。他们熟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复苏与调整》一书是上海经济学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经济处于复杂而深刻的发展背景之际上海经济学人的一次集中展现。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快速应对的策略及政策。《复苏与调整》以对中国经济复苏中各种应对策略和政策选择的描述为基础,分别从货币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新能源政策、财政政策、区域政策、市场模式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维度,解读了中国经济在2009年度的总体运行特征,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探索,并在长短期政策和内外部结构的调整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和建议。此书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只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激性计划和短期措施,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看,应当着眼于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因为即使没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内部同样面临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引致的转型压力。因此,在经济复苏中,加大战略调整力度,不仅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凸显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书把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是极富远见和智慧的。它将有助于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表象中梳理出基本线索,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并有助于政策运用的选择以及重大战略的抉择。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一向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和温度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上海经济学人的观点可能具有更真切的感受、更深刻的眼光、更具象的分析和更合乎逻辑的经济预测。通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此书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判断都是立足在对上海乃至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事件的观察和提炼基础上的。首先,从近两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暴露的问题中可以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渐次加快和加深,中国经济越来越凸显内外部诸多经济失衡的困境。此书详细分析了当下中国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内部失衡,以及内外需间、进出口间、与发达经济体形成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间的外部失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非均衡问题的症结在于资强民弱、国强民弱的非均衡性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而这一非均衡性问题难以扭转的根源在于某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要素价格扭曲导致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没能得到妥善解决。为此,此书认为,改革仍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今后一个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应围绕劳动力、土地和金融等要素领域来展开,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释放改革活力。其次,在货币政策制定方面,此书以数据和实证为基础,对中美两国政策予以对比分析,提出要减少对美国利率政策被动协调的幅度、准确解读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数量规则、防止由于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等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再次,此书指出,当前阶段的宏观调控应坚持立足扩大内需、兼顾外需正常发展的指引方针,将扩大最终消费与调整资本结构相结合,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层次拓展外需市场和促进内外需良性互动等方面寻找出路。除此之外,此书还详细论述了产业结构、新能源、技术创新、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等各种显学因素与经济增长的辨证关系,并将笔触延伸到作为利益分配调节手段的社会保障领域,提出增强政府投资和福利性,通过完善社保制度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综观全书,立足于中国经济的制高点,上海经济学人为中国经济把脉问诊,确实拥有一份独到的理解和自信。全书虽多人写就,但气韵贯通,要言不烦,体现出海派经济学的缜密特色。

中国从来不缺乏对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的各种声音。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国经济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的组织撰写工作已坚持多年,这在中国经济学界并不多见。在周振华研究员的主持下,从1992年开始,已陆续出版了《走向市场》(1978~1993)、《企业改制》(1994)、《地区发展》(1995)、《增长转型》(1996)、《结构调整》(1997~1998)、《金融改造》(1999)、《挑战过剩》(2000)、《收入分配》(2001~2002)、《政府选择》(2004~2005)、《外部冲击与经济波动》(2008~2009)等系列报告,加上本年度的《复苏与调整》,每一部“中国经济分析”都有一个紧扣时代的特定主题,并保持了一致风格和特点,如注重全局性、宏观性分析,对每一个主题都从国民经济全局角度加以考察;注重实证分析,着力对经济现象背后的各种原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解释;注重体制因素和体制变革分析,阐述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化;注重客观性和独立性分析,不是对经济政策的简单解读等。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分析”系列报告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上海经济学人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社会责任心,同时也彰显了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对话世界经济的信心和能力

上一篇:混合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合理选择 下一篇:世贸组织中的环境争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