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会议综述

时间:2022-10-17 09:19:34

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会议综述

2012年10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湖北省阳新县召开,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黄石市史志办公室、中共阳新县委、阳新县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研究开发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助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李宗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王群,国务院三峡办公室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家三峡移民局局长漆林等领导出席论坛。出席论坛的还有曾经在湘鄂赣3省战斗过的革命前辈滕代远、王平、、贺俊侦等元勋的后代代表滕飞、王晓钟、伍延力、贺安利等9人,中共黄石市委、市人民政府、黄石军分区和阳新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以及来自湘鄂赣3省9市23县的党史、军史、旅游、招商、扶贫开发等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会议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来自湖北、湖南、浙江、山东等省市的30余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

本届论坛召开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党史、军史、高校、社科以及其他方面作者撰写的论文共98篇,经过专家学者认真评选,入选52篇。入选论文论题涉及湘鄂赣苏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宣教、党建等诸多方面,涵盖了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诸多关系和层面,既有宏观视野的研究,也有微观视角的阐述。在主论坛学术交流活动中,石仲泉、秦尊文、夏远生、张友斌、万建强等5位同志作了主题发言。

一、关于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服务“中三角”建设

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主题,以地缘经济学的视角,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湘鄂赣3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旅游事业发展阐幽发微,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对策与建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在所作的主题报告中精辟论述了湘鄂赣苏区和湘鄂赣“中三角”两者间的密切关系,并就开发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助推湘鄂赣“中三角”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像支持原中央苏区县那样,支持原湘鄂赣苏区县的振兴发展;二是参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请有关部门草拟一份关于原湘鄂赣苏区县振兴发展的材料,供向上汇报此项工作参考;三是借3省旅游部门签署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业合作协议的东风,规划落实贯通湘鄂赣苏区的红色旅游线路;四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紧修复湘鄂赣苏区的重要革命旧址;五是结合目前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将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红色景点优先城镇化,使之成为精品景点。湖北省社科院秦尊文副院长认为湘鄂赣深厚的历史渊源为建设“中三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议要着力研究和开发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江西省社科院万建强副院长建议,构建湘鄂赣边红色旅游联盟,推进资源整合,发挥红色景区景点的群体优势;共同开发红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加强对革命旧址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其他10余位专家学者对此论题也进行了深入论证。关于开发利用的建议,归纳起来有: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设施对接,着重发展第三产业,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等。还有专家对咸(宁)岳(阳)九(江)合作、阳(新)修(水)平(江)合作、幕阜山连片开发、黄石城市转型、阳新红色旅游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二、关于湘鄂赣苏区创建的特点、特色、意义、历史地位和作用

关于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石仲泉认为,首届论坛有关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的共识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家以新的理念和眼光重新审视湘鄂赣苏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强调了它的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优势;二是大家通过深入考察,进一步认识到湘鄂赣苏区在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特殊历史作用;三是大家通过综合比较,更加认识到根植于湘鄂赣苏区建立的红三军团和它的前身红五军等红军,参与了4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和保卫,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极其卓越的特殊贡献。华中师范大学柳作林先生认为湘鄂赣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色,湘鄂赣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实践和传承了苏区革命精神,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国家干部。

关于湘鄂赣苏区的贡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李蓉副主任建议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经验,为今天湘鄂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王文珍等论述了地方对湘鄂赣苏区的重要贡献。九江市史志办公室戴和君主任等论述了、等对湘鄂赣苏区的重大贡献。

关于湘鄂赣苏区特点。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胡中秋副巡视员认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全部历史,充分表现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特点。此外,综合其余专家学者的观点有:独立创建、起步最早;发展迅猛、动员最普遍;斗争最深入、面积最广;稳定、巩固时间最长;最稳固的战略后方;最重要、最深厚的兵源基地;最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关于湘鄂赣苏区的特色。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李福珍处长认为,党建基本特色有高度重视党建、抓好中心工作区、加强地方武装;军队建设基本特色有实行党对军队的领导、强化军队政治思想、群众、民主建设等各项工作,军事思想如军事战略战术形成与成功运用等。

关于湘鄂赣苏区的创建意义。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李蕙芬认为,表现在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平江起义一声春雷;开辟鄂东南根据地,攻克长沙城等方面。

关于湘鄂赣苏区创建。万载县史志办公室王松州认为,“九二”扩大会是湘鄂赣苏区形成的重要标识。

三、关于湘鄂赣苏区与其他苏区的关系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夏远生研究员认为,井冈山苏区及其后的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是中央苏区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雄厚基础;湘鄂赣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建立发展紧密相关、三位一体;湘鄂赣苏区率先建立第一个建制省的红色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是创建全国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最初实践;诞生了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的湘鄂赣苏区,是中共中央最早计划创建的“中央苏区”;红军二打长沙之后,湘鄂赣苏区主力红三军团过不过赣江成为中央苏区能否初创的关键环节;井冈山苏区、湘鄂赣苏区、中央苏区是同根同源、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总体列入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中共修水县委党史办公室周先来认为,湘鄂赣苏区与中央和相邻苏区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中共九江县委党史研究室李光澜论述了赣北岷山根据地与湘鄂赣苏区的关系。

四、关于湘鄂赣苏区精神

石仲泉认为,阳新苏区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彭老总对阳新革命群众的称赞;二是当年阳新的干部有好作风;三是阳新为全国有名的烈士县;四是首任县委书记罗伟的英勇就义。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胡中秋副巡视员认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全部历史充分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湖北省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张友斌主任认为,繁荣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坚定矢志不渝、紧跟党走的信念,必须崇尚牺牲局部、赢得全局的大局观念,必须确立紧贴时代要求、不拘一格求实创新的理念,必须发扬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终身奋斗的革命精神。

五、关于湘鄂赣苏区经济工作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王韦认为,商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领域要用经济手段管理,同时也不放弃调控;要发展对外贸易。井冈山大学黄惠运教授全面研究湘鄂赣苏区粮食工作机构、经费、粮食增产征集储存与分配、供给红军军粮、粮食工作队伍建设、粮食工作意义等,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粮食工作安全等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武宁县文物管理所程宗洛等还初步探讨了湘鄂赣武宁苏区经济发展问题。

六、关于湘鄂赣苏区财政、金融、税收工作

厦门大学王明前副教授认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逐步完备,税收制度逐渐正规化,银行制度日益科学化。中共修水县委党史办公室龚良才认为,湘鄂赣省苏区银行扭转了湘鄂赣苏区金融秩序及货币混乱状态,促进苏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保护群众银钱往来不受损失,促进苏区市场稳定,充裕战时经费,办理汇兑款项。平江县国税局邱建华认为,深入开展税收文化建设,树立税收文化的历史地位,是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武宁县文物管理所闵正国还对武宁县大革命时期鄂东南工农银行货币的发行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

七、关于湘鄂赣苏区政治路线、干部培养等工作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汤静涛处长重新审视了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洪模副研究员全面审视了湘鄂赣苏区干部培养和教育工作,介绍、分析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赣苏区的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

八、关于湘鄂赣苏区宣教、文艺工作

关于湘鄂赣苏区宣教工作。河北省社科院王晓岚研究员对湘鄂赣苏区宣教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今人了解当年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情况。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王钰鑫认为,围绕革命中心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工作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鲜明特征,注重加强宣传组织建设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修水县教育体育局谢小明认为,湘鄂赣苏区教育的历史经验有党政高度重视,依靠群众办学,创新教育体制,构建独特体系;启示有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弘扬苏区办学精神就务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苏区学校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全方位营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同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江西省社科院庞振宇副研究员认为,湘鄂赣苏区革命互济会的内容和作用兼有反对白色恐怖宣传,救护、慰劳红军伤病员,救济饥荒、救济失业等社会救济工作。

关于湘鄂赣苏区文艺工作。中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彩云副调研员等对鄂南革命歌谣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鄂东南阳新红歌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湘鄂赣苏区革命民歌进行了研究。

九、关于湘鄂赣苏区有关史实考证

中共修水县委党史办公室朱正平等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若干史实进行了考证。认为李宗白非中共湘鄂赣第一届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为1932年2月,1933年5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委扩大会议推选的省苏主席为涂正坤,继任的副主席为刘建中、孔荷宠;红十六军第八师撤销的时间应为1931年7月15日至18日之前,撤销原因为修水苏区反“恋爱研究社”案使红十六军第八师损失惨重和“左”倾路线指导下第八师连续攻坚作战损失惨重实际仅剩一个团的兵力,1933年3月19日万载高村会师时湘鄂赣主力红军数量只有1万人左右,红十六军虹桥大捷的时间为1935年4月下旬;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从幽居转移的方向是从幽居到修水划坪再到修铜宜奉边,到修铜宜奉边龙门山区的时间为1934年5月底,徐彦刚兼任红十六师师长的时间是在红十六师转移到修铜宜奉边和龙门山区之后,1935年省级机关和红十六师突围的时间为7月16日,突围的地点为修水的白沙桥,1937年初中共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会合的时间为3月12日,地点为修水和通城交界的南楼岭。

通城县财经局干部李斌考证了傅秋涛通城之行救了一位县委书记的史实。

十、关于湘鄂赣苏区军事工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新生研究员认为,红三军团是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部队,以大局为重,以革命利益为重,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双剑合璧”,在反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和长征中大显神威,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关于湘鄂赣苏区论坛

石仲泉认为湘鄂赣苏区论坛的创建是推动苏区史研究和宣传的一个创新平台,主要体现在首届论坛3省、6市、16县签署了《修水宣言》和建立了论坛的长效机制。建议今后论坛设立一个联络机构,负责处理论坛会上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论坛开会前要有一个更具学术含量的选题指南;尽快组织力量编写新的《湘鄂赣苏区史》等书。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应加大湘鄂赣苏区论坛联席机构建设力度。

本届论坛是继2010年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成功召开后湘鄂赣苏区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次盛会。会议呈现出几大鲜明特点:

一是层次高,规模大,参与面广。中央党史、文献、扶贫部门,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协,广州、湖北省军区政治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湖北省部分老领导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共计280余人,其中许多是在党史界、社科界和学术界享有盛名的领导、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会议期间印发的论文达50余篇。新华社、中新社、湖北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和网站及时参与此次会议的跟踪报道、分析和评论。从地域看,既有湘鄂赣3省9市23县的代表,也有来自北京、福建、河北、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代表。从身份看,既有党史、档案方面的代表,也有文献、旅游、扶贫开发部门和革命先辈后代、企业家代表。

二是论域广,研讨深,资政性强。本届论坛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来自历史(党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学科的视角共同研究湘鄂赣苏区,论述的课题领域更加广泛而全面。本届论坛相关研究较之上一届论坛更为深入,对所论述的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能够紧密跟踪湘鄂赣苏区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热点和前沿问题。本届论坛是在党的十即将召开这个大背景下举行的。当前,湖北、湖南、江西3省正在深入推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正着力实施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和幕阜山扶贫开发新战略。本届论坛紧紧围绕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战略,以进一步促进3省联动,推动3省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旨,将湘鄂赣苏区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使本届论坛成为继首届论坛之后湘鄂赣苏区研究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是形式活,内容多,成果丰硕。本届论坛对湘鄂赣3省党史工作服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些有益尝试。论坛举行了热烈隆重的开幕式,在突出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增加了企业招商、旅游合作及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活动。企业招商会是本届论坛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有关指示的具体体现,是本届论坛的亮点。论坛精心组织了一台精彩而别具地方风情的红色主题晚会。晚会期间,举行了贺俊侦将军后代向阳新档案馆捐赠将军“一级红星勋章”仪式。论坛还组织全体代表参观瞻仰了龙港红军烈士墓林、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龙港红军街、王平将军纪念馆和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论坛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突破了党史学术交流“单打一”的格局。会上,签订了《阳新宣言》《鄂东南旅游合作框架协议》《鄂东南片扶贫开发合作协议》。此外,总投资达4.1亿元的6大项目集中完成签约。本届论坛,增加会员单位至43个,确定下一届论坛在湖南省平江县举行。

参考文献:

[1]罗环.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会议综述[J].党史文苑,2010(20).

[2]左聪.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本土揭幕[N].黄石日报,2012-10-30.

[3]胡波.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圆满闭幕[N].黄石日报,今日阳新,2012-10-31.

[4]阮瑞祺.6项目总投资4.1亿元昨牵手阳新[N].黄石日报,今日阳新,2012-10-31.

[5]石仲泉.从湘鄂赣苏区到湘鄂赣“中三角”[J].党史文苑,2012(22).

[6]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筹委会.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论文选编[G].2012.10.

上一篇:吴冲:用商业逻辑“玩”公益 下一篇:建议国家设立“宪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