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技术方法

时间:2022-10-17 09:14:02

论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技术方法

摘要:掌握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技术方法,为解决沥青路面网裂、老化、延长路面使用周期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达到了利用有限的养护资金维护完好路面的目的。

关键词:沥青路面、玻璃纤维布、技术工艺

一、前言

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技术,是根据玻璃丝纤维布耐高温、防腐蚀性及沥青材料粘结性好的特性,使二者溶为一体,在公路沥青路面表层形成的复合材料层。由于玻璃丝纤维布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因此与沥青形成的复合材料层大大提高了面层抗裂强度,增强了路面的横向抗拉能力和防水能力,改善了路面使用状态,延长路面使用能力,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修理加固和改善,以达到恢复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和强度。

二、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前期准备工作

1、工期安排

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时间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气温不低于15℃.以利于反油成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材料选择

⑴ 沥青:应选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A~140均可。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特别是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须经测试化验,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⑵ 玻璃丝纤维布:应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纵横向抗拉强度高、透油性能好,适用于公路应用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的玻璃丝纤维布。

⑶ 石屑:石屑应选用粒径5~8mm、质地坚硬、无风化、无灰尘、耐磨的碱性石料,强度不低于三级,最好为白云石,其次石灰石也可以。按用量将石屑运到施工路段两边分别堆放。

⑷ 施工机具:8T压路机、沥青洒布车、推平耙、扫帚、剪子等。

三、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施工程序

路面表处施工应做到精心施工,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各工序间紧密衔接,有条不紊。具体应按以下工序进行施工:

1、处理病害

施工前应将沥青路面面层产生横向和纵向较大裂缝,利用灌缝机或人工开挖灌缝法进行处理;路面其它病害如坑槽、沉陷等要按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到位;对平整度差的路面用沥青混合料找平或用铣刨机将路面刨平。

2、施工前将路面上的灰尘、杂物等清扫干净。

3、控制边线

按路面贴布宽度,用铁钉、线绳挂线定位,控制洒油、贴布的边缘线达到线直弯顺,以防出现差错。

4、喷第一层沥青

第一层沥青用油量控制在0.7~0.8kg/,原路面有松散、网裂面积大时应用高限。喷洒沥青一定要均匀适度,边缘到位,边线顺直,做到无空白、无堆积、雾状均匀喷洒。

5、贴布

在喷过油的路段上,按计算好的长度分段迅速把布贴好,布面要摆正、展平,贴布应从两侧边缘开始贴布,按“V”型前进,布幅间搭接2~3cm,做到布不翘曲,不打褶,贴面不实处随时用推耙推平压实,以免产生隔离活动层,影响贴接效果。

6、喷第二层沥青

第二层沥青用油量控制在0.9~1.0kg/,用量过低则不能与石屑充分粘结,失去石屑封层作用,过多则造成浪费,且容易泛油,不利于行车及行人。

7、撒石屑、碾压

喷完第二层沥青后要立即顺路纵向铺撒一层5~8mm的石屑。撒铺石屑要快速、均匀,做到无空白、无堆积,厚度一致、不露沥青为度。石屑用量为6~8 m3/1000m2,过少则不能起到封层作用,过多易产生搓板。之后用8T轻型压路机稳压3~4遍,应先从路边开始,逐渐移至中心。每次轮迹重叠约30cm,并随时用人跟在压路机后处理纤维布翘起和褶皱之处,直至表面平整稳定,无明显轮迹为止。

8、开放交通,控制行车

开放交通初期不能任车辆全速行驶,应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行车速度在15~25km /h,方法可采用在施工路段两端起讫点外设限速标志,委派专人指挥行车,同时在路面每隔100m设一临时标志,先边后中的原则控制行车碾压,达到平整坚实。

9、初期养护

施工结束后,要设专人进行养护,待反油后,要及时撒石屑养护,直到成型为止,最后将浮料扫出,转入正常养护。

四、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注意事项

1、不准用砂料,一定要用经过粉碎的石屑。

2、选用满足技术要求的优质玻璃丝纤维布。

3、沥青的喷洒温度不准低于140℃。

4、一定要先处治好病害再施工。

5、无论手工操作还是机械撒铺,喷洒沥青一定要均匀,一定要由较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保证车速一致,沥青用量准确均匀。

6、第一遍沥青洒完后,要迅速贴布,要特别注意玻璃丝纤维布的舒展,不起褶皱,对贴布后的不实边角,用剪子剪开并要及时用推耙推实。

7、半幅施工时,为使接缝良好、不留痕迹,前半幅撒封面料时要在路中线接缝处留出20cm左右的宽度不撒料,后半幅施工时再撒料封面。施工过程中要禁止车辆碾压。

8、做好后期养护工作,泛油时要及时上料。

五、结束语

通过沥青路面玻璃丝纤维布表处施工工艺研究,为沥青路面定期加固和改善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处治方法,从而达到了利用有限的养护资金维护完好路面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下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经济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