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训练中体验英语语感

时间:2022-10-17 07:39:23

在朗读训练中体验英语语感

摘要: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现状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成功的英语朗读教学,需要加强读的审美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16-02

一、朗读对英语学习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交际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很遗憾的是,许多英语成绩优秀的孩子所学习的其实是“哑巴英语”!无法用于生活中的交际。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很多,基于实际教学中的思考,笔者认为学生初学英语没能养成正确朗读英文的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知道,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朗读,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曾明确指出:“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读”的教学须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著名的功能派语言学家侨姆斯基曾说过: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现在,我们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所以,要能达到用英语讲、用英语交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先学会朗读英语,这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喜欢朗读的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要好于不喜欢朗读的学生。

二、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开展多样活动,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尤为关键的因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于朗读、乐于朗读。

(1)模仿朗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语言具有对语音、语调、动作、神态等方面极强的模仿能力。而我们的教材配有磁带,这就为学生的模仿朗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从小处、细处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倾听、模仿的习惯。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三册Module 2 Unit 1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讨论:What happened?待学生讨论过后,教师适时引入:同学们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认真听录音吧!这时,学生的静听将为模仿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懂礼貌且乐于助人的Sam和Amy;热情的老爷爷以及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的狗的主人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模仿朗读,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模仿自然十分到位。另外,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采用事先录音的方法,把自己模仿录音跟读的情况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录音,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2)整体齐读:朗读对于一些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大多缺乏学习自信心,且对于所学单词等知识容易遗忘,因此,这部分学生平时都不大愿意开口读英语。而要让他们能够融入集体之中,享受朗读所带来的乐趣,整体齐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在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时,整体的琅琅书声所产生的语言气势不仅可以带动他们,而且在齐读中即使碰到不会的或者忘记的单词也能在集体的提醒中顺利读完所要朗读的内容,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分组朗读:在教学中,分组朗读也是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小组朗读由于人数较少,教师能够关注到大多数学生读课文的状况,能够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或提醒,同时学生也能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4)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即学生在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要通过自身语调、表情与动作的配合生动再现课文情景。这一形式的朗读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和想象空间,也给他们搭建了运用语言、张扬个性的平台,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Module 4 Unit 1 It’s mine.时,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入情入境,把Sam和Amy由争吵到发现误会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注重方法指导,培养朗读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身。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将直接关系到朗读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朗读方法的指导。

(1)朗读正确性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是朗读中最基础的要求,即要求学生不读错词、不添词、不漏词、不重复词句。朗读训练中要始终贯穿这一要求,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规律。

(2)语调、节奏的指导:小学生的朗读容易产生一词一顿,或者无停顿地连续,或者自由停顿而读破句等现象。而在小学阶段,我们无法跟学生讲明词性及发音的规律,因此我们必须用教师的示范、引导去帮助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做到音调准确流利。

(3)情感的指导: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必须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能够找出文章的情感主旋律,才能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时,教师先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引入,学生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乐观、奋发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与她相比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有了前面的这些感情铺垫,学生朗读课文时自然真情流露。

3.丰富训练内容,提高朗读水平。

(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交际氛围。教材是训练学生朗读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多琢磨教材,用最适合的方法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小学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都很贴近生活,同时提供了较多的替换练习的内容,这也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便利。例如:在教birthday时先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并作替换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单词后,再让学生自编对话,学生们兴致勃勃,小组内表演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学生编一编,演一演,让学生亲身体会birthday party的情景。

(2)给学生提供趣味性的朗读材料。学生对贴近生活、有趣味性且与其水平相当的朗读材料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对于朗读材料的选择,应多选择一些有情节的小故事、琅琅上口的英语童谣儿歌和一些饶口令。如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参考《英语小读者》,里面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儿歌。低年级学生则可以多看英语动画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台词,学生非常喜欢,笔者还利用上课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朗读故事或表演故事里的片段。

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自身英语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感性认识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教师的模仿。如果教师的英语朗读不地道,学生的朗读必定会受影响,如果教师的朗读没有感情、没有节奏,要求小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是不现实的。总之,探索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平时教学中点滴积累,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摸索新的、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一定能帮助学生说好英语,学好英语,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迈出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与理论[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沈丹莹.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5).

上一篇:主题墙面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下一篇:商品意识形态及其基本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