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的会计确认

时间:2022-10-17 07:35:20

对价的会计确认

股权分置是指国有企业在实施公司化改革的过程中,受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制度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的股份人为地分割成流通股(社会公众股)和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两部分,从而产生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的一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了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需要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合理的补偿,从而产生了对价。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到了三个不同的会计主体: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上市公司。对价支付过程中并未直接涉及上市公司,对价解决的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非流通股股东为会计主体,研究对价的会计确认问题。

一、视为“违约赔偿金”处理

全流通对中小股东损害的实质是,最初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签订了一个合同,合同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权利作了约定。其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低价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但不能流通;流通股股东以4~8陪于非流通股股东的价格获得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但可以流通。现在非流通股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要取得流通权了,意味着非流通股股东违约了。占股市总量2/3的非流通股的流通势必造成股市的暴跌,损害中小股东的既得利益。也就是说非流通股股东的违约将直接导致流通股股东的经济损失,因此,非流通股股东需要支付流通股股东对价作为违约赔偿金。

作为违约赔偿金的对价支出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支出,因此,应该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来进行会计核算。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当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但是将对价视为违约赔偿金记入营业外支出,势必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损益。非流通股股东在支付对价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当年将会出现巨额亏损导致业绩下滑,最终会影响年终的业绩考核。这样一来,大股东会对股权分置改革持消极的态度。

二、视为“购买流通权所付出的代价”处理

目前,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理论是“对价”论。这种观点认为,“对价”的含义是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而支付的代价。前两批46家试点公司都是按照这种“对价”理论设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股权分置改革实质上是要流通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博弈过程,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对价,以换取其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因此,将对价看作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取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购买所付出的一种代价。

从非流通股股东的角度来看,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符合会计上确认资产的条件。首先,根据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见,资产的实质在于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方式承认流通权是具有价值的,显然符合资产的定义。其次,无论何种形式的对价都直接具有明确的金额或具备量化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将购买的流通权视为一种资产处理,将流通权资本化。

现有的资产类会计科目都不能用于核算流通权,为此,我们需要专门设置一个资产类的会计科目――“股票流通权”。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当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时,借记“股票流通权”,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从具体的账务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借贷双方都是资产类科目,只是从一种资产转到另一种资产,不会影响到非流通股股东的损益。因此,将对价视为“购买流通权所付出的代价”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视为“违约赔偿金”处理时,国有资产单位出于保值增值考核考虑而对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同时,也防止了对其他非流通股股东的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首先,在国际上,并没有将流通权作为资产处理的惯例。将流通权资本化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却不利于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其次,既然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将流通权视为一种资产来处理,那么流通股股东也能将其视为资产,单独作价,从而产生新的问题。

三、视为“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减少”处理

支付对价从根本上是由于过去股权分置,公司发行股票股价定得较高,从而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可以将对价看作是对过去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一种补偿。上市公司股本溢价,多为公司公开上市之初流通股股东相对于非流通股股东额外多付的成本。作为控股非流通股股东,出于核算的目的将其记入自身的资本公积账户体现权益的增加,实际这部分成本是与流通股股东相比少支付的。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时,视为“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减少”处理,需要将支付的对价从此科目中调出。

处理原则应先冲减资本公积科目(被投资企业股本溢价的影响部分),不足冲减部分再作其他处理。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当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时,借记“资本公积”,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股权分置改革是证券市场的重大变革,企业为响应改革号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支付对价,会计操作中宜尽量减少对企业利润的冲击,以降低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额外压力。这是采取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

上一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下一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