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10-17 06:47:37

郑州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按照2011年国家公布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郑州市贫困人口有34万多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总结了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救助

1 郑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成效和主要特点

1.1 按照“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救助体系 2008年,郑州市政府为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教育、医疗、临时困难问题,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郑政〔2008〕28号)精神,制定了《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具体对救助范围、家庭收入计算、资格认定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同时规范了救助的具体内容。

1.2 城乡统筹,标准有别,保障水平不断增长 郑州市城乡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就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社会救助保障水平逐步提升。截至2011年,郑州市第十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2122亿元、农村低保金1.8648亿元。提高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全年共有农村五保户11677户12049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924.46万元。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题,由市民政局牵头,出台施行了《郑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全年共发放医疗救助金2046万元,救助16447人。

1.3 农村居民救助工作有效开展 郑州市现辖5市1县6区、95个乡镇和7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35.6万人,其中的432.6万人为农业户口。2005年,自推行农村低保制度起,郑州市就逐步加大低保投入,同时严格低保管理流程,并不断寻求机制创新,动态的管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低保政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满足了大多数农村低保用户的基本需求。

1.4 完善制度,探索机制,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严格审核审批流程。二是实施动态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机制。统一由民政部门向统计低保、医疗等救助资金发放名册,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资金款项,并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银行(邮局、信用社)将资金汇入救助对象存折。

1.5 关注热点,突破难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分类救助城乡低保中的残疾人、孤儿,城市低保中的社会孤老、生育三胞胎以上的家庭、单亲家庭。其次,围绕低消费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教育、住房、医疗等关键性的消费支出造成的生活贫困问题积极实施专项救助。再者,为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50%范围内的,处在低保边缘的困难家庭提供医疗及临时救助。最后,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2 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主要问题

2.1 社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配套,管理不够规范 如今,有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具体实施环节仍缺少一个固定的制度或标准,救助工作难免存在漏洞,救助中一旦产生纠纷,民政、司法等部门很难做出合理的裁决。

2.2 社会救助制度之间衔接不紧密,有待进一步优化救助资源配置 现阶段,民政、司法等多个部门都有涉足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流程,在管理方法和相关规章制度上难免出现差异,而且多项救助制度条块分割、功能单一,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且各项制度之间衔接不紧密。

2.3 城乡之间社会救助标准差异较大 城乡之间救助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基金投入、人均占有的社会救助资源以及救助政策的覆盖面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2.4 社会救助水平偏低,救助项目比较单一 从表2 可以看出,从1997年至2010年,郑州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虽然从120元提高到300元,但与居民平均收入比较,低保标准占居民平均收入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当前低保标准无法完全满足被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2.5 动态管理要加强,贫困边缘人员的救助须进一步完善 有些低收入不在上述范围之内,只是平均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而无法享受低保政策,由此便滋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一部分低收入家庭虽然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在短期内因子女教育、看病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实际生活水平与低保家庭相差无几,甚至有的低收入家庭要比低保对象还艰难,政府应该给予援助。

2.6 发展性救助不足 解决城市贫困居民的温饱问题是现阶段社会救助工作的着力点,因此要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之间的转变还须经历一段很长的发展阶段。“救急不救穷”,社会救助工作旨在缓解基本生存压力、消除贫困,但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

2.7 社会救助资金保障力度不足 2000年~2006年,郑州市各项经济指标虽然增长速度较为明显,但低保基金的比例却持续下滑,这明显违背了现阶段转变政府职能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初衷。

3 构建郑州市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具体建议

3.1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组织管理体制 一是市、县民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总揽各项救助政策,协调同级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的救助行为;二是要建立健全由多种所有制单位、社区兴办和居家供养等形式构成的服务网络;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构筑更多的贫困群体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和桥梁。

3.2 改革和完善郑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①政府应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着力改善最低保障标准,使二者同步提高,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公平的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②基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健全临时补贴制度;③全面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实施分类救助;④健全合理的低保退出机制;⑤构建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动态联动机制,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3.3 创建郑州市新型专项救助制度体系 ①建立城镇贫困老年残疾人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将护理救助整合到医疗保险中,谋求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来关爱和照料老人;②建立以失业救助金为辅的整合式大学生失业救助制度体系;③尽快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条例》,规范当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从源头减少流浪儿童。

3.4 打造郑州市新型临时救助制度体系 有的低收入家庭或低收入人群虽然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其短期内承担着子女教育的花费,或遭遇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基本生活水平与低保对象相差无几,甚至低于低保水平,针对此类社会群体,可根据救助对象的身份、家庭生活情况、所遭受困难不同的类型、困难程度、救助需求、特殊原因对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因素,将救助标准进一步细化,分类、分档实施救助。

参考文献:

[1]陈永多.关于健全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绩效评估的思考[J].中国民政,2007(04).

[2]刘丽娜.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3]程军栋.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J].价值工程,2011(02).

上一篇: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有效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下一篇: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