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10-17 05:29:00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灵活的课堂形式受到师生的青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

小学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 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语文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文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语文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四、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肯定会对此有很大耐心。学生的成功体验能够激起他们更好地学习。这种意念和力量也是学生兴趣的源泉。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是学生成功的标志,能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语文的学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劳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天生就有,要经过学生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如果学生能刻苦学习,认真研究一定能获得知识。一旦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能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对于升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间的讨论等方式,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深入地研究。

五、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还要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小学语文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徐斌艳. 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农机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价值 下一篇:化学拓展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