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刹少林寺

时间:2022-10-17 05:23:25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城西少室山处,是中国汉传佛教弹宗祖庭,享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美誉。

南北朝(公元420―589)时,天竺僧人达摩来到中国,因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公元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说它有魅力,是指中国人对它魂牵梦萦的感情。无论内地、港台,抑或海外的华人,提起少林武功及文化无不为之着迷。作为文化认同的表征,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紫禁城和长城。少林寺,在多少中国人心中已成为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更是少年时最难忘的一个梦。

步入少林寺山门,见红墙绿瓦,闻喊声震耳。举目一瞧,满院的少林小子正挥棍舞鞭,一派热闹景象。听一位老婆婆告知,山门两旁有数十座少林武校,来学少林拳法的国内外客人有千余之众。

往前走了几步,果不其然,一地小光头把各个武校的操场站得满满当当。操场上飘扬着一面武校大旗,武林小高手们正成双成对地对打切磋,呼喝声四处回荡,好生热闹。

路过武校旁的一条清澈河流,两边蹲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男孩子,他们一边打闹一边在石头上捶捶打打,洗涤着衣物。一块大石头上,摆满了一双双白球鞋,显然这是孩子们自己洗的。我顿时被这群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所感动,少林武功不仅强健了他们的身体,少林的佛法教义更让他们的心智不断成长和成熟。

少林之游,除了感怀干这里独特的武术、文化气氛外,更对千年少林的寺内外特色建筑难以忘怀。在建筑格局上,少林寺遵从典型的中土大乘佛教寺庙建筑风格。走进寺内发现,除了三世佛祖、四大天王等与其他寺庙佛像无异外,几款颇具特色的少林建筑给人印象极深。

第一个令人驻足的是一通3米多高的石碑,它位于天王殿之前的碑林中,乃少林碑林之首。此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感谢少林寺十三位武僧搭救之恩而立。

时至今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这通石碑就见证了少林寺与皇家的独特关系。碑文为当时书法名家所书,惟碑中:世民二字为唐太宗亲笔所题,笔迹横弋不羁,不遵法度,雄霸之气扑面而来,在一片中规中矩的碑文中极为醒目,遥想其睥睨天下的风姿气度,不禁令人心仪。

在少林寺方丈室后面有一座小巧的殿堂,即达摩亭,其中供有达摩铜像一尊,此亭称为“立雪亭”,亭名来自于一个著名的佛教典故。

传说达摩祖师在此亭中修行时,有位名为惠可的僧人为求其真传,立亭外数日不去。时逢天降大雪,达摩谓其日:欲得真传,除非天雨红血。僧人惠可即引刀自断一臂,血沥雪上,一片鲜红。达摩感其诚,即授其衣钵。惠可即为后世禅宗尊奉的二祖。至今少林寺僧人行礼时不用双手合十,而只用单臂,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断臂求法”的二祖师爷。

毗卢阁为寺内最后一进建筑,又称千佛殿,是少林寺历经劫祸后保存下来的最大一座明代建筑。殿内一座3米高的毗卢铜像亦为明代遗物,一幅享誉国内外的“五百罗汉朝毗卢”明代大型壁画极为令人震撼。然而毗卢殿最具特色的地方却不只这里,驻足下视,殿内地面青砖上有48个排列有序的陷坑,这便是著名的少林武僧习武时留下的脚踏坑,此为少林武学强大和悠长的见证。

看罢少林寺的殿庙建筑,便来到著名的少林塔林。少林寺的塔林是寺院中最有特色的一块宝地。据记载,少林寺的塔林是我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古塔墓葬群。现存有从唐贞元七年到清代嘉庆八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砖石墓塔共240余座。塔的层级各不相同,一般为1~7级,高度约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题记。最高的七级塔为顶级高僧所有,乃最高等级。七级塔相对应于佛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

少林塔林中的塔造型分为四角形、六角形、柱体、锥体、瓶体、圆形等。其中有唐代的法玩塔、宋代的普通塔、元朝的中林塔、明朝的坦然塔和清代的彼岸塔等。这座珍贵的塔林不仅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它们本身更记载了少林寺千百年来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佛法积淀。

少林寺里这些露着斑驳旧迹的处所成为了中外友人朝圣和游览的必到之处,当游客身临其境后,自有一番情趣涌上心头。

金秋时节,少林寺外的嵩山上下现出一番别致景象,与少林寺的厚重和威仪相得益彰,让这所千年古刹显得格外的幽深、沉静,令人崇敬。感念于这片难得的景象,我快步走到山脚下的索道入口,自觉只有在那里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嵩山美景和少林文化的惊世之美。

少林寺索道长达几千米,直通一座高山的顶端。进了入口,坐一张宽大椅子随索道往上升,低头一看,正悬在几十米高的半空中。此情此景我想到了两句宽心的古诗:“安得云间骑白鹤,下看三十六峰青。”一阵惬意油然而升。

脚下是一片片碧绿的树林,柿子树上挂满了硕大的青柿,板栗树上挂着绿毛茸茸的板栗,一簇簇鲜艳的野花绽开在高高的树下,少林寺的秋天比梦中还要美……

在离开少林寺时,我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这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刹。当年康熙帝亲笔题写的“少林寺”三个大字赫然悬于寺门之上,无声无息地传递着少林文化所蕴含的万分威严和庄重,与少林寺的宏伟壮大之势相融在这金秋的美景中。

此情此景,非亲临无以体会其真味也。

上一篇:唐《等慈寺碑》的 用笔特点(连载.3) 下一篇:心怀敬畏话“国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