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书法教学中的“三部曲”

时间:2022-06-01 05:09:36

浅说书法教学中的“三部曲”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书法艺术后继有人,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有所收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即:正确选择字帖,教师示范临写,学生临创结合。现将该教学“三部曲”简述如下:

一、选帖

学习书法首先要从临帖开始。临摹字帖,必定要涉及选择字帖的问题。古代书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越来越高,可使古代优秀书家的作品很清晰地印刷出来,真可谓是“下真迹一等”了。但是,也有一些几经翻刻失真的或非常模糊、漫漶不堪的,或今人书写的“字帖”出版物,这样,往往使初学书法者误入歧途,尤其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较差,更易误人子弟了。因此在选择字帖时,一定要帮助学生选择拓本精良的影印本或印刷精良的帖本。笔者认为,初学书法的学生选择字帖,还应以书法史上经典碑帖为主。如欧体《九成宫醴泉铭》、颜体《多宝塔碑》、柳体《玄秘塔碑》、赵体《胆巴碑》等都是很好的范本。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艺术鉴赏了。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尤其是在书法艺术的鉴赏方面,更是一个盲点。学生在学习书法方面,初学选帖不知所从,分不出字帖水平的高低,故书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认真选择字帖,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对不同风格字体的偏好,在帮助选帖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甲学生对某种字体风格喜欢,而乙学生未必喜欢,教师如果强使学生学习他不喜欢的字帖,其学习效果必定不高,所以要做到因人施教。可以说,按照学生喜欢的风格选择适用的字帖,是书法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临写

字帖选好后,就要进入临摹的学习了,临与摹是书法学习的两种方法,但在临帖时可直接进行对临的训练学习。为什么直接进入对临?即要迫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加强示范临写,这是关键的一步。临写前,要对所临的字帖的用笔、结字等特点进行分析,如柳体楷书结字特点“中宫收紧,四处开张”,其笔画以瘦硬取胜,起笔和收笔的地方按笔较重,顿挫有力,提按变化比较明显,轻重对比强烈,如横画起笔用方笔重按,收笔时先上提再斜折重按,然后转笔回锋,形成两头较粗,中间略细的笔画形象,笔画转折的地方棱角分明。体会“柳骨”的风格特点。

临写时要做到“两准”,即眼准、笔准。

眼准,即观察分析字形要准,每临一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的组合关系,哪一部分所占比例大,哪一部分所占比例小,哪一笔靠在哪一部分的位置等等。要观察分析准确后再动笔临写,这样就做到了“意在笔先”。笔准,即对所要临的字进行了一番观察分析后,下笔临写还要把字的笔画风格特点临准。看其笔画是方笔还是圆笔,或是方圆兼备;运笔速度哪笔应快一些,哪笔应慢一些,哪该提,哪该按……总之,,所谓“提、按、使、转”关键是怎样用笔。临写时要把用笔方法反复示范进行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懂得了观察字形的方法,掌握了用笔的方法,自然就可以把字形临准。

三、临创

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而对学生来说,其文化课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书法,这是书法教学当中的一个矛盾。如果学生能把碑帖的字形基本临准,已是不容易了,再让其进行书法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学生多挤时间多临习,有了一定临写水平的基础,再尝试让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创作学习应遵循由简入繁的学习原则,第一步可采用集字的方法进行创作,如用字帖中的字集成一联语或集成一首小诗,字数宜少不宜多;第二步,教师可把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归类,然后让学生临习书写;第三步,由教师出示创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临创结合,反复交替进行,可使学生很快掌握创作方法,进入创作阶段。

上一篇:简牍帛书(连载.3) 下一篇:论结字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