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直视的目光

时间:2022-10-17 04:35:57

这是一个长相端正、个子稍高的男生,他叫小戴,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只在刚刚走进人人健康咨询室的那一刻快速地看了咨询师一眼。接着就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不敢抬头正视咨询师的目光,偶尔在陈述问题时斜视一下其他方向,显得十分局促不安。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戴最终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原来,他的苦恼来自他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在他幼儿园大班学习的时候。同桌是一个小姑娘,性格活泼,很快他们就成了好朋友。他从影视节目中知道,当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应该送给朋友一件生日礼物表示祝贺。于是。小戴开始把妈妈每天给他买零食的钱悄悄地攒了起来。到了同桌女孩生日的那一天,小戴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了小姑娘。正当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的时候,妈妈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回到家里,妈妈问明情况后上去就打了小戴两个耳光,还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你刚这么大点就不学好,搞闲情,没出息!”这两个耳光和劈头盖脸的责骂使小戴感到自己一定是干了一件非常丢人的大错事,第二天到了幼儿园见到同桌女孩时就觉得很不自然。

这件不愉快的事情随着年龄增长,在小戴的记忆里渐渐地模糊了。就在小戴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发生了一对六年级的男女学生因早恋而离家出走的事情,校长在校会上严厉批评了这种行为,接着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又反复批评这两个学生的早恋错误。他觉得老师的话都是在指责自己。老师一定知道了自己从前的“丑事”。沉重的自责和羞耻感使他一直都没能抬起头来。

从这时起,小戴开始疏远女同学,他觉得女人的眼睛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坏念头”,渐渐地他不再敢面对女性的眼光了,尤其是女老师的目光。走在马路上对那些从身边经过的女人的目光也不敢正视。偶然相视便感到心跳加快,恐慌不安。

到了初中,情况更严重了。听讲时不只是害怕女老师的目光,就连男老师的目光也感到恐惧了。升入高中以后,课程负担加重,他越来越感到害怕老师目光的毛病是他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有时遇到不得不向老师当面请教的问题时,也是低着头向老师提问,心情十分慌乱,结果常常是不懂的问题依然没有弄明白。随着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他开始痛恨自己的无能和胆怯,自卑的情绪也越来越严重。

小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属于对他人的目光恐怖,是社交恐隋症的一种。小戴的困惑和苦恼源于童年时期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小戴给同桌女孩送生日礼物完全是小孩子正常健康的交往活动,无可指责。如果母亲觉得孩子不该节省必要的零花钱,可以耐心、平静地引导孩子,说明道理。然而这位妈妈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竟然用成年人异往中的劣行责骂一个幼稚的儿童,结果向自己深爱的儿子的心灵注入了一个错误而可怕的评价――“搞闲情,丢人,没出息。”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基本上都以成年人的评价为标准,特别是父母和教师等孩子眼中的权威人物的评价。这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评价重重地压在孩子的心上形成一个精神创伤,一个心理病灶。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孩子已经淡忘了,但其实这创伤依然清晰地储存在记忆深处,只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这“病灶”就一定会引发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小戴正是在小学期间由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唤醒了他记忆中那个令人难堪的扭曲的评价,强化了自卑情结,加重了心灵创伤。

由于小戴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在道德品行方面又习惯于苛求自己,所以他在人际交往中就非常敏感地关注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产生“过敏性思维联想”,特别是对女性目光的过敏性联想。由害怕而逃避,而逃避一次就会感到一种暂时的安全感,可是每逃避一次也就必然强化一次过敏和恐惧的强度。如此恶性循环,恐惧的对象就泛化了。由害怕女教师的目光泛化为连男教师的目光也害怕了。但他自己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这种强烈的情感更加重了上述的恶性循环,使得这种行为特点带有明显的强迫症倾向。

咨询师后记:对于小戴这种社交恐怖症,也不要担心,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完全可以康复。同时,作为高中生,还没有到达心智很成熟的年龄,因此父母也要有责任参与治疗。对于这种社交恐怖症,咨询师会有针对性的采取森田疗法与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训练,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上一篇:轻松男人的减压处方 下一篇:夏季降脂选好茶疗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