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眼睛”到“大眼睛”

时间:2022-10-17 04:34:55

从“大眼睛”到“大眼睛”

45年,对于历史来说,甚至都算不上弹指一瞬,但对于一本杂志而言,却是一段悠长的岁月。

45年,《大众摄影》杂志经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着与许许多多摄影同行的悲喜忧思。我们在共同的努力中寻找希望,在美好的希望中走向目标。

在《大众摄影》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我们以第三届“我与摄影”征文的形式,讲述摄影人的新时期与新摄影;并以“寻找我们”的活动,感谢朋友们对《大众摄影》的关注,并期待更持久、更深入的交流。

解海龙,当过文艺兵,文化馆馆员,新闻摄影记者。当年他为“希望工程”拍摄的“大眼睛”照片,几乎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照片之一。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与《大众摄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古与今》彩色作品获《大众摄影》1984年《祖国的春天》专题摄影比赛一等奖。

《大众摄影》编辑告诉我,2003年7月是《大众摄影》创刊45周年,那天我还在整理自己在“非典”时期拍的片子。中午的时候,工会打来电话说,由于“非典”的原因,原来会员过生日送的蛋糕先暂时取消,并祝我生日快乐。原来,那天是我的生日――52岁生日。一股怀旧的情绪让我又回头看看自己这么多年的摄影生活。

早些年,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与广角摄影协会的兄弟们一起,对摄影发烧得象如今的SARS,不仅自己玩命地拍摄,还兼组织辅导工作。那时候,“广角”就好象是摄影记者的摇篮,陆续有人当上了“无冕之王”。起初,我是由衷地高兴啊,毫不谦虚地说,他们的成功,有我很大的努力。可后来,心里就由甜变酸了。40岁,怀着20岁热情的我还是走进了《中国青年报》的大门,当起了摄影记者。在报社的那些日子里,我真的以为自己是20多岁的小伙子,有了这样的机会,凭着攒了多年的干劲,我在报社真是如鱼得水。上窜下跳,今天还在人民大会堂,明天就到了边远山区。1998年,我几乎达到了摄影记者的工作巅峰状态:1月拍张家口地震;5月拍内蒙古阿尔山大火;8月拍抗洪抢险;之后就去了拍为藏民做白内障手术。在记者的工作岗位上我认为自己是非常称职的,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多荣誉,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我自己的摄影巅峰。之后的几年里,报社摄影部陆续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不仅带来更新的观念,在使用电脑和外语上,我终于有些力不从心了。迎接新世纪的时候,我真的犹豫了。有一天,报社接到电视台的电话,邀请我去作嘉宾。我随口问是哪个栏目,他们说是“夕阳红”。我的心“咯噔”一下,然后赶紧收拾家伙,撤离了新闻战线。

但是,我和摄影是不能分开的。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就想:哎,划了个大圆圈,我又回到了组织联络辅导的工作上来了?与十六年前相比,我现在面对的是全国的摄影人。在这两年中,小到对每个会员、团体的联络工作,大到办展览、搞比赛、搞培训班、建立信息中心、办网站,总之全是服务性的工作。只要是与摄影有关的事情,我都是非常乐意做的。

也许是因为惯性的原因,我的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新闻摄影的前线。看到新人新气象,我的心里又好象多年前一样,先是甜后是酸。这两年我添了个毛病,没事的时候就把所有的相机、镜头拿出来,擦!擦得干干净净的。手电、电池、胶卷都准备好,好象手机随时会响起来,接到拍摄任务立刻出发。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背着摄影包从里屋走到外屋,然后再走回去。把摄影包放起来。我真是不甘心啊!

摄影包里的胶卷在反复的出差途中一遍一遍地过安检,除了X光,难道没有曝光的机会了?

当“非典”突然袭击北京的时候,我立刻感到,我不能再旁观了,这也许是我做新闻摄影的最后的出击。当绝大多数摄影记者还没有深入到SARS病房一线采访的时候,我通过关系找到北京佑安医院,我要求进入病房拍摄。当获得批准后,我激动得几乎忘了传染这回事了。但是,我坚信,医生能去的地方,我就能去。当我脱掉三层防护服的时候,我真的为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自豪。虽然在SARS病房,我只停留了40分钟,可是这将是我摄影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随后,我这次拍的片子大量地在各报刊陆续刊发出来。这时,我又在想,我已经不再是某个媒体的摄影记者,我的片子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新闻报道,我应该在自己现在的岗位上,让摄影为抗击SARS激发更大的社会力量。这当然也与我当年拍摄“希望工程”的经验有关,我已经不再把摄影简单地看作是一次新闻的记录,还要把它的社会功用发挥得更好。由于事件的特殊性,不是所有的摄影记者都能深入到抢救SARS病人的最前线,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以协会的名义向抗击“非典”一线捐赠了十台数码相机以及打印机,目的就是想让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将那些应该被载入史册的画面拍下来。同时,我也在积极地同广东、河北等媒体摄影记者和团队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所有关于记录“非典”时期的影像。等到我们战胜SARS的那一天立刻会举办一个展览。

我拍摄的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孟庆华的照片被《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用作了公益广告。看过报纸后有很多朋友对说,解海龙又拍一双大眼睛。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孟庆华 解海龙摄

上一篇:我有一台哈苏H1 下一篇:重现经典 试用禄来RF35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