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天井窑院 地平线下古村落

时间:2022-10-17 04:05:19

陕州天井窑院 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景区位于享有“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美誉的三门峡市陕州区,这里主要由民俗文化园、百味巷、百艺苑、易苑窑洞宾馆、生态观光园等组成,规模宏大,景观奇特。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是在陕州区张汴乡北曹村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出来的。北营村位于陕州张汴塬的最北端,是周召分陕的界碑所在地,离三门峡市陕州区5公里。郑西高铁专线、陇海铁路、310国道、209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傍景区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大巴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行,真有一种扶摇直上的感觉,从坡底向上行驶大约十分钟,就到了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抬头望去,一座宏大气派的仿窑洞式的大门建筑便闯入眼帘,形象而直观地告诉我们,您要观看的地坑院已经到了,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我拾级而上,穿过窑洞式大门进入一个富有豫西风情的中式四合院,眼前影壁墙两边是两个对称的小院落,院落里的房间都是穹顶门窗,这些窑洞式建筑现都辟为民俗文化的展览处。院落的背后便是星罗棋布的地坑院,大部分地坑院都已修葺一新。

陕州地坑院北曹景区现存地坑院一百余座,是地坑院旅游的最佳景区。该项目分为生态观光区、核心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三大板块。在民俗文化传承方面,主要对遗存的地坑院进行保护和整修,建设民俗文化园,集中表现古院落的历史演变,展示豫西地区的民俗风尚和传统技艺,供游客游览参观。

20世纪前期,美国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呜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坑院因奇、特、朴、真的特质,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住地坑窑院、沐浴温泉神水、吃民间小吃、看豫西民俗风情、成为景区旅游的亮点。

三门峡的陕州区的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等,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几种。地坑院同样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窑的朝向。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地坑院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包合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价值。

地坑窑院又称“下沉式窑院”、“天井窑院”。它是在平地上向下挖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或矩形土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建筑类型。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它记录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正式开园,景区内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小吃街也全面开始营业。百味巷包括小吃街、五行园,具有浓郁的陕州特色,在这里能吃到关中切糕、棉花糖、粉汤羊血、山西刀削面、河南羊肉烩面、湖南臭豆腐,以及胡辣汤、炒粉条、红薯丸子等百余种特色小吃,囊括豫陕晋乡土风味。

曲村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每年曲村的古庙会日,附近的群众都会前来逛庙会、看大戏,十分热闹。近年来,曲村对全村80余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并加强了村内道路、水利、公共文化O施、历史文化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地坑院旅游休闲度假区。该度假区目前已经建成5个功能区,分别为果树采摘区、民俗展演区、田园观光区、农耕体验区和陕塬印象区。在这些功能区内,已经发展出15个特色分明的旅游景点,主要有豫西婚俗表演、农家手工食品展演、摄影作品展览、陕州剪纸展演、农耕文化展演等。当天的庙会举行了拔河比赛和戏曲演出,同时,在该度假区民俗展演区内开展的民俗文化展演,可谓是一次地坑院民俗的大荟萃。

头戴礼帽,胸佩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伴随着喜庆的唢呐声和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新郎迎回了拾着新娘的大花轿。拜天地、拜高堂、揭盖头、入洞房……在一座地坑院里举行的原汁原味的豫西婚俗表演,赢得了在场游客和当地群众的争相喝彩。许多观看表演的旅游者都感到“很有看点”。婚俗表演打造了豫西民俗文化旅游新亮点,展现出豫特的婚俗风情,整个演出过程就像看电影一样,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

拉起风箱烧起柴,揭开蒸笼飘香来。在另一座地坑院――农家手工食品展演院里,一场传统蒸馍及油炸小吃展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村民们忙着蒸馒头、炸油条,各种动物、花卉造型的馒头新鲜出锅,无论是金灿灿的油条,还是香喷喷的枣糕,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制作,让人垂涎欲滴。

“五次剪纸框框手,手拿小剪纸上走。上剪一朵红牡丹,下剪蜜蜂闹花园。”在剪纸艺术展演院内,来自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剪纸协会的老艺人们一边剪纸一边唱着剪纸歌,伴随着古朴、悠扬的歌声,一张张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据了解,南沟村剪纸艺术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如今该村把剪纸作品做成工艺品推向市场,南沟剪纸从曲村地坑院里大放光芒。

农耕文化展演院、合恨井、五龙泉……地坑院旅游休闲度假区里众多的旅游景点让大家眼花缭乱、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不少农户搬出了地坑院,就近盖房居住。不少地坑院亦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坍塌。因此对地坑院的保护也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对全区近干座地坑院进行旅游开发保护规划。北曹村作为核心保护区,于2013年开始动工修建“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初步将22个地坑院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集中进行重点修葺。为便于参观游览,遂将这些地坑院相互通过地道串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俗文化园。

民俗文化园一角在民俗文化传承方面,主要对遗存的地坑院进行保护和整修,集中表现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展示豫西地区的民俗风尚和传统技艺,诸如地坑院的营造技艺、豫西婚俗表演、豫西农耕文化、陕州剪纸、陕州曲艺、陕州澄泥砚、陕州纺织刺绣、陕州锤草印花等,供游客游览参观。民俗文化园一角22个地坑院相互串通又各自独立,每个地坑院都有门洞可以直通地面,灵活多变,妙趣横生。

穿行在民俗文化园中,犹如在迷宫中行走,一院一景,各具特色,大量的实物、图片,生动形象,琳琅满目,不出地面就可以饱览豫西地区浓郁的民俗风尚和传统技艺,甚至可以互动体验,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陕州地坑院体现了古人“天地相融,方圆共存,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地平线下的千年古村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建筑――地坑院还被评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

上一篇: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 下一篇:零下三十度,神秘的查干湖冬捕到底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