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7 04:00:08

关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内容,它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与所处环境互动,并不断适应教学目标要求,优化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的过程。成长为专家教师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初任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需求有哪些?“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初任教师、专家教师进行座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构成,并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学生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考察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哪些方面能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认可或发挥较大作用呢?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品格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的学生会有各异的认识,而且同一学生的观点在不同的阶段也可能会有较大变化。

李琼老师(2007)在皮连生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列举了中国、美国与日本3个国家的中、小学生所喜欢的教师的12条特征,并将特征归纳为职业道德、人格素质、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四类[1]。2012年5月,项目组把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进行重新编码,编制了关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征的调查问卷,分别选取小学高年级学生70人和初中学生60人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问卷预先给出20项教师特征作为选项,学生参照问卷中给出的编码,列出5项或5项以下自己所喜欢的教师特征。笔者根据选择比率的大小,将小学生选择的前10个特征选项进行了排序(第11、第12项入选是因为其还受到初中生的关注,见表1)。

1.满足情感、尊重等需求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征

表1显示,在学生问卷调查所列的总计20项备选项中,小学和初中学生选择频数最高的两项是相同的,即约6成小学生和4成初中生选择“幽默风趣”的教师,超过半数的小学生、约1/3的初中生选择“和蔼可亲”的教师。这说明小学生和初中生都非常看重教师的教学情感和态度,而小学生比初中生有更多、更高的情感需求。

2.学生的选择存在差异

教师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就像厨师制作的美味佳肴,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反应。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选择分散在20多项选项之中,而不是集中在某一项或几项特征上。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类型,将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分为小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和初中教师3组。从学科、年级角度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

比较表1中选择同一特征的比率,小学生最喜欢的前5项教师特征的排序与初中生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比率上的差异。如,小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态度要求与对其他教师基本相同,但对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保持耐心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不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征存在差异。相对初中学生的选择,小学生的选择更集中在情感态度方面,而初中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对教师的知识丰富广博、自己的个性得到尊重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3.小学生对数学教师特征的认识

2012年3月,项目组在小学采用分组抽样的方式对山东省内6所小学的37名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访谈,请他们说说最喜欢的教师。结果学生首选“关心”“爱护”“亲切”“耐心”“认真”等词汇描述他们喜欢的教师。当继续追问喜欢数学教师的学生:“你们数学老师的课哪些方面比较好”时,学生的回答有:课讲得很清楚,很吸引人;幽默;容易懂;要求严格等。小学生普遍认识到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学科技能,把教师当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小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不高,表现为对情感、尊重等方面的需求超过对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二、初任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学专长就是专家型教师在教学领域具有的,优于其他教师的学识、技艺、专业本领或教学才能。成长为专家教师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初任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态度、观点等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为了了解初任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项目组设计了由初任教师填写的调查问卷,在2012年5月对山东省内42名初任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初任教师调查问卷有两个问题(见表2、表3),设计问题一的目的是了解初任教师关注专家教师的哪些教学专长。从统计结果来看,初任教师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专家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其次是教学情感与人格素质,而仅有极少的初任教师以专家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为关注焦点。

问题二反映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专业发展需求。统计结果显示,关于自己的发展目标,初任教师的关注重点是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其次是教学能力与方法,关注最少的是教学情感与人格素质。数据显示,初任教师关注自己教学情感和人格素质的不足半数。

三、专家教师对教学专长的描述

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名师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时,虽然阐述的角度不同,但对教学专长的描述,可以归为《专业标准》中的同一维度。

邱学华把自己的教学特色总结为“三字十二条”。 其中,“趣”“实”“活”三字中的“趣”“活”体现了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立足于双基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

华应龙致力于人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了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他认为:“只有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彼此敞亮,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3]。”华应龙创设尊重学生、充满情感的课堂,体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小学数学名师。潘晓明同样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华罗庚曾写过不少文章,向青少年传授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他尊师爱生,对青年数学家的成长倾注满腔的热情。

项目组在小学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有机会访谈到10名知名的小学数学教师。他们的个性及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在谈到自己教学成功之处时,都认为自己对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握精准,理解学生的需求,善于同学生交流沟通,特别是自己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上述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名师的观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准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技能的培养,而且要特别重视教学情感和态度的表现。

四、关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比学生、初任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专家教师的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对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需求存在差异。

1.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认识上,要素相同,序位有别

综合学生、专家教师的反馈结果,学科知识理论对入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中产生主要积极影响的教师教学特征是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技能、教学艺术追求与教学情感三个维度,这与《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一致[4]。

小学生需要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但更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的恰当的教学情感。初任教师把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个人专业发展的优先选择,而专家教师则能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较好地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5]。这说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技能、教学艺术追求与教学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但学生、初任教师和专家教师对此看重的次序各不相同。

2.初任教师存在知行矛盾

表2和表3说明,初任教师主要关注专家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情感,但在个人专业发展时却优先选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渴求教师的情感付出,专家教师重视用自己的教学情感关爱鼓励学生,但初任教师却偏偏不是首先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情况?

(1)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由易到难

知识和技能易于掌握,方法的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因为教学过程存在变化。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最难,教师对于情感目标的把握,比对知识能力等目标的把握要困难得多。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以把握的原因还在于师生个体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师的认识和每个学生对不同教师的认同存在差异。小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主要是人格素质,但不同学生所关注的教师人格特征并不完全一样。

(2)教学传统影响初任教师对教学专长构成的认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这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较深刻的影响。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变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需要初任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实践中逐步认识调整。

3.情感表达和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既然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与教师的需求,那么应该从学科知识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技能、教学艺术追求与教学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尚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情感,以及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展现的崇高的教学理想与追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构成。

一位教学名师在给青年教师的报告中说:教师只有善于同学生表达和交流情感,才能成为小学生喜爱的教师。小学教师不但要教知识、传方法,还要激发兴趣,培育人格。教师既要像演员一样展示自己的真情,还要像导演一样执导教学活动,演绎精彩的教学剧,也能像热情的观众一样去欣赏鼓励学生。

将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情感和教学理想不断实践、融合,锻炼教学专长,是初任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必经之径。有一位老教师,他说自己的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在教学中“煽情”。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有益于其他目标的达成,因此初任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发展观,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注: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基金项目“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项目编号:J10WH82)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

[2]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9-144.

[3]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87.

[4]张明成,孙忠民.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维度初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27.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联校办学”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定期流动... 下一篇: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