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十万个为什么”

时间:2022-10-17 03:09:16

孩子两三岁后,说话利索了,就成了好奇心超强的“十万个为什么”!无论遇到什么,都想问个究竟,到后来甚至变成近乎下意识的反应:为什么窗户上会结雾?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为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

虽然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凡事总爱问“为什么”是他探究这个世界的表现,绝对不能打击。但是,孩子可以是“十万个为什么”,爸爸妈妈却很难变身为“十万个都知道”。怎样才能既满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让爸爸妈妈不会疲于应对呢?

情形1:孩子真的想探个究竟

主要集中在事实层面的提问,诸如:窗户上为什么会结雾?水开了为什么会冒出很多泡泡?蜂蜜是从哪里来的?我喝的药水为什么是粉红色的……这样的问题,都表露着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爸爸妈妈这样做

知道答案时――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要说明

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可能挺复杂,超出了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水平范围,爸爸妈妈可以择要给他一个简单的回答。

孩子:窗户上为什么会结雾?

爸爸/妈妈:当外面冷、里面热的时候,玻璃窗上就会结雾。(还可以顺势再让孩子熟悉一下“冷/热”的概念。)

孩子:蜂蜜从哪里来?

爸爸/妈妈:小蜜蜂从花朵里采来花蜜,然后酿成蜂蜜。(大部分孩子对小蜜蜂是熟悉的,这样解释之后他就能有个大体上的印象。)

不太清楚答案时――和孩子一起寻找解答问题的资源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都不能确定答案,就不能胡乱对孩子解释了,不如直白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要不我们一起翻翻,查查电脑。”

有时候即便爸爸妈妈知道一点答案,也可以带着孩子寻找外部资源的支持,比如外公很了解电路方面的事,如果孩子问到“电灯为什么会亮”,不妨一起去请教他。这样在潜移默化间还可以教给孩子:1)不知道时坦然承认;2)透过各种途径、寻找各种资源来解答问题。态度与方法,都是很重要的。

没有客观答案时――和孩子一起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诸如“药水为什么是粉红色的”这类问题,一个答案是“制药厂把它做成这样的”,但不太好玩,也没什么信息量。或许孩子还会接着追问:“那制药厂为什么要把它做成粉红色呢?”可是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制药厂的事。这时就可以用另一种回答策略,将问题返还给孩子:“嗯,药水为什么是粉红色的呢?”然后大家放开了想,比如:“或许因为药水是樱桃味道的吧,所以做成樱桃颜色――那橘子味道的药水是什么颜色呢?香蕉味道的呢?”……就把它变成一个想象力游戏了。

情形2:孩子对被要求做的事发出质疑

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为什么吃饭前要洗手?到了晚上为什么要睡觉?对于这些要求他做的事,孩子并不自然而然地认为“就应当如此”,而是会不断地发出质疑的声音。别不耐烦!这可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萌芽。如何才能给他一个合理的答案?

爸爸妈妈这样做

正面应对――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要说明理由

用形象的、带有动作性的语言加以说明,孩子会比较有真实感。

孩子:为什么要洗手?

爸爸/妈妈:你在外面玩,手上会沾上灰尘,还有小细菌,如果不洗干净的话,它们就会爬爬爬,爬到你的肚子里,那就很容易肚子痛痛哦!

孩子:为什么要吃饭?

爸爸/妈妈:爸爸的车要加油,才有力气带着我们到外面去。你呢,就要吃饭、吃菜,这样才有力气到处跑啊。(借用一点比喻,效果会更好。)

举例说明――借助孩子熟悉的人、小动物、绘本人物等

孩子:晚上为什么要睡觉?

爸爸/妈妈:你白天玩了一整天,到了晚上身体就需要休息――这样第二天才有力气接着玩。爸爸晚上要睡觉,隔壁家的晨晨小朋友晚上也要睡觉,还有谁到了晚上已经睡觉啦?哦,小狗狗睡觉了,小猫咪也睡觉了,你的玩具小汽车和铁皮人,它们也已经睡觉了……(两三岁的小朋友,是很容易“移情”的,比如看到其他孩子在哭,他也有可能哭起来,同样的,听说周围的人、他的小伙伴、他的玩具们都睡觉了,他也就睡了。)

情形3:孩子就是为了好玩

诸如“为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之类的问题,纯粹就是小家伙在玩语言游戏了,有时候就是他下意识地习惯了要问问“为什么”,不如把这当作是锻炼想象力的好机会!

爸爸妈妈这样做

基于事实层面的衍伸

孩子:为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

爸爸/妈妈:因为诗人是这样写的啊。

孩子:那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他刚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两只黄鹂鸟,正在绿色的柳树上啾啾地叫。

爸爸/妈妈:如果诗人看到的是三只黄鹂鸟,他会怎么写呢?如果看到的是四只呢?如果黄鹂鸟没有在叫呢?诗人会怎么写?

用诗意的语言加以描绘

孩子:为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

爸爸/妈妈:因为春天到啦――柳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黄鹂鸟很高兴,就开始唱起歌来。还有什么现象能让我们知道春天到了呢?

爸爸/妈妈:黄鹂鸟站在柳树上,会唱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既然孩子的目的就是“玩”,不如把话题衍伸开去,把一个“为什么”变成无数个“为什么”,和孩子来场头脑风暴,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想象力就上了翅膀……

有时候爸爸妈妈真的很忙,或很累了,又或心情不佳,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实在没办法打起精神好好地回答孩子,怎么办呢?与其草草敷衍了事,不如就像面对不了解的问题那样,坦然承认“我也不清楚”,坦率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忙/累了/有事情……没办法回答你,但我会记下你的问题,等空下来我会好好想想,再回答你。”――记得过后一定要给孩子答案!哪怕孩子早已经忘记了他曾经提出过的这个问题(这是很经常发生的事),但爸爸妈妈必须言而有信,这也是给孩子很好的示范。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教师等多种行业,儿子2岁半,现为自由撰稿人、全职妈妈。对孩子和妈妈的共同成长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提出“轻松做个好妈妈”的主张。

上一篇:干部工作要走好群众路线 下一篇:我和我的外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