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时间:2022-10-17 03:06:16

用宽容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 要: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表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宽容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要优化师生情感关系”,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获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受其术”的效应。

一、案例展示

我班有个孩子叫小园(化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就是爱说伤害同学的话,而且课堂上自我陶醉,回答一个问题他都要自己给自己鼓掌,然后下坐绕场一周,表扬自己如何如何的厉害,如果其他同学回答错了,他就肆无忌惮的贬低同学。没有一节课不发表评论的,感觉班级就他一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和老师顶撞,我耐心地进行了教育,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我把每一节课他说的废话内容都记录在本上,下课的时候让他看,自己说这些废话对不对,说服批评教育效果不佳。

我没有泄气,决定让他当我班的班长,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结果遭到了同学的反对,他表现出了极大懊悔,见此情景,我说“我提议让担任一段时间的班长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小园同学在课堂总刺激同学,谁都不如他,不能让他当班长。”大家这么一说,看到小园坐在那里很不自在了。我说:“小园同学也有他的长处,表达能力强,乐于帮助同学。当上班长的他,自制能力明显增强,并积极为班集体做好事,但是在课堂的废话还是很多,我通过家访和他聊天了解他的性格特点,我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方法。他跟说话我就跟没听见一样,他上课说废话我也不批评他,我用这招后,他来求我,老师我求求您了,就和我说一句话吧 ,我都快疯掉了。通过“以静制动”,小园同学上课废话少了,学习有了进步。但是以他的聪明在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到学习上,后来我用激将法,我说咱班谁考全校第一,小园也不能考第一,他有些急了,老师:“为什么?”我说你的聪明没用到学习上,你每天就想怎么接废话,怎么和老师作对,所以你就不能考第一。他说那咱们打赌,我赢了老师你怎么办,我说你要是考全校第一,我就给你10元钱,输了给我买10个苹果。他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从此慢慢的改掉了他上课爱说话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上升的也很快,受到其他老师的一致赞扬。作为班主任的我,怎能不高兴呢?而且在中考获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案例分析

宽容具有一定的魅力。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多想想自己读书时也曾做过蠢事、说过错话,将心比心来提醒自己。也可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同样会使你的怒气烟消云散。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在我看来,宽容更是教育的秘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当一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更会引起人心灵的震颤,这就是宽容的魅力。为师之本在于“善”。让我们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些责怪,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关心。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的关系。老师们,请时刻不要忘记:宽容和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责。

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不经意地观察着我们的点点滴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而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不损害班主任的身心;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树立师德形象,这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去充分的尊重、宽容、信任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应该懂得爱的艺术,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要知道,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尊重,宽容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使其按教师的意愿投入学习,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班级朝共同的目标努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三、结语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给他们真诚的目光、知心的话语,睁大眼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相信他们的潜力,激励他们、切实帮助他们,鼓足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梅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6(07).

[2]龙宝新 数学共生体中的师生内涵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上一篇:技校物理课堂合作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如何在美术鉴赏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