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电视也许是个错误

时间:2022-10-17 03:05:59

选择电视也许是个错误

毕飞宇出版于2011年的小说《推拿》今年似乎很火,除了康洪雷导演了这部电视剧,同期又有话剧《推拿》在国家大剧院开演,同时,娄烨也正打算把它拍成电影。

这就有点意思了。他们为什么纷纷看中了《推拿》?

对改编者来说,《推拿》并不是一本“好”小说,不妨看看毕飞宇和康洪雷在10年前合作的《青衣》,《青衣》看上去就比《推拿》好改编得多:一个戏曲演员令人悲伤的生活和爱情,线索清晰,人物分明。然而《推拿》就完全不同,《推拿》像报流水账一样不厌其烦地描述一个盲人按摩院里发生的各种琐事,各种思之有些可笑的小算盘,各种慌乱粗粝、毫无美感的。要命的是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高潮,结局是盲人老大沙复明突发急病,盲人们将他送到医院抢救,然后——就结束了,甚至没有交代沙复明是手术成功还是就此死去。当然,在结尾处,毕飞宇描写了两个并不相关的男女盲人,虽然互相知道对方是“不搭界”的人,但尤自抱在一起痛哭并表示要赶紧结婚——想象下就能发现它的离奇之处,这就好像你抱着一个路人,却大喊女朋友的名字向她求婚——这种错位自然只有在盲人的世界里才说得通。

我想,康洪雷、娄烨等人看中的,大概就是错位。错位是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再举一例——年轻的盲人小伙小马,暗恋上了盲人嫂子,苦闷的他被撺掇去嫖妓,并在中幻想“嫂子”的模样,他沉溺在这一虚幻的高潮中不能自拔;可是小马对嫂子的想象,本来也只是一个在脑海里构建的虚拟形象,于是,和爱情,荒诞和现实,竟有点模糊了。

比起关心沙复明最后的结局,也许这种错位才是《推拿》真正值得一读的地方。只不过作为电视剧导演,康洪雷也未能免俗,影像艺术和文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将“猎奇”先置,它必须用实际的声光画面满足(同时也是堵塞住)观众的想象空间。同时由于电视剧市场不成文的规律,大结局必然是团圆的 ,于是沙复明康复了,王大夫和嫂子结婚了,小马愧疚地离开按摩院又回来了向嫂子认了错,等等等等。电视观众当然更加关心沙复明死了没有,但是,庞杂的信息必然消解掉一部分错位本身的分量。

我认为《推拿》的价值并不在于宣传上讲的:“首次真正描绘一个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当然这也很重要,在中国,残疾人很长时间里都作为一种“自强不息”的符号被使用,而《推拿》写他们的日常起居,写他们的小算盘,写他们的欲望,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尊敬。 但是,当我们看到王大夫抱着其他女人说“我们快结婚吧”而哂笑,请务必想一想,作为健全人,是不是无法对周围的目光不管不顾、从而难以表达纯粹的感情了呢?到底谁该耻笑谁呢?

这种绕弯弯的思考,注定是会被习惯于窝在沙发里杀时间的电视观众抛弃的。那么我们轻松一下,关于电视剧《推拿》,圈里有一个段子说,《推拿》当初找投资加棒时,南京一影视老板洽谈后退出,他的理由是,《推拿》是献给盲人的电视剧,收视群体肯定是盲人为主,但是盲人又怎么看电视呢……我大概知道这个段子其实是想说《推拿》这样的作品放到现在的中国电视市场里,难免曲高和寡,但是面对这种胡说八道,我竟然感到一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味道,至今语塞。

上一篇:30年美剧在中国 下一篇:浅论如何科学管理和高效维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