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7 02:17:05

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根据钱学森提出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认真思考了军事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具有创新型理念师资队伍的培养,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军事院校教员提升创新型理念、培养师德、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军队院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

钱学森晚年时刻不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三次向总理建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老是‘冒’不出接触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1]

作为军校的教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问题,军队院校需不需要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怎么培养。首先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是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作的,同样强调在研究工作中的创新能力,这是军队院校的共识,因而在培养学员的军人修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怎么培养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人的品德修养和独立思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军队院校教员角度,我们提出了军队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几点思考。

1.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即使满堂灌,也难以讲授完全部内容,学生也学不到本领,或学到的本领太少。因此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发无限的课外时间,课堂讲授学员不甚了解的课程,浅显的则由学员课外自学。例如课前相关知识的预习,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学习,或由学生自己去检索总结关于课程的前沿动态。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教学内容的容量,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员的自学能力和检索资料的能力。

课外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检查,例如虽然教员不讲课程相关知识的前沿动态,但可利用研讨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课堂教学以能力提升为主,培养综合素质

无论是行为科学还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都必须以提升学员的能力为中心,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减少教学内容,增加学员课堂研讨、预习讲课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变为语言表述、写作、专业知识传授和理论分析的综合体,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学员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学会理论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而后才能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提升创新能力。杜绝学员学完理论知识不会应用于工程实践,杜绝学员面对科学研究无从下手的情况和现象。

4.提升军校教师形象,把好思想教育关

教师的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军校的目标是培养热爱军队、献身工作、热衷研究的学员,只有热爱军队、热爱工作岗位,才能踏踏实实地献身于工作,才能在工作岗位中找寻出规律,并利用规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因此教员平时就要形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一体化教学。教员平时要加强自我教育,增强对军队、对学校、对学员的使命感,这样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军校学员。另外,还要严禁课堂上发牢骚,用不满情绪感染学生。

5.加强与部队的交流,做好岗位工作教育

教员只有与部队干部多交流、勤互动,才能把握部队脉搏、部队工作的实质和需求,只有掌握部队的真实情况,才能在教学中让学员真真切切地理解部队岗位,愿意投身到部队工作科研中。另外,教员们不能把学员放到单位就不管,通过与学员的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部队、了解学员需求,并有责任进一步做好毕业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6.针对科技发展,革新课堂教学内容

基地和科研院所的设备、技术更新快,院校在型号、任务和试验教学内容落后于基地和科研院所,甚至较多是部队和科研院所淘汰的装备和技术。院校教员缺乏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知,课程内容和教材更新缓慢,甚至多年不变,导致学员学到的知识到部队无用武之地。

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教学内容应减少与具体型号任务的结合,不要一门课程就是一个型号任务的说明书,而要以专业理论、方法、工程技术和试验技术教学为主,教学环节与实践相结合,只是不以具体型号为例。一方面可以满足保密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长期适用性,适合新装备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7.针对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员能力

军校对于学员能力培养不足,例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深入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明显低于地方学员,写作能力、口头表述能力、组织能力、军事素养高于地方学员,但还是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过程应进一步让学员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不断形成“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这就是学员不断进步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学员的表述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进行课堂研讨,充分利用学员的课余时间锻炼其自学能力和自主科研能力;要提升考核门槛,不怕得罪人,使考核真正达到监督促学的目的,以提升学员学习的动力。

8.针对“教”与“学”差距,提升教员知识和能力

本院航天测试发射学科的知识体系无法覆盖任职教育学员需求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教”与“学”的供需差距,“教”与“学”知识断层主要体现在火箭(导弹)技术攻关、部件工程化、系统集成和航天测试发射试验等领域[2],教员也具备一些这类知识,但相对于任职教育要求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自己想办法,二是组织上协调,使教员尽可能多地到试验基地、部队、航天工业部门调研,到试验基地和部队代职训练,参加测试发射专业相关技术培训班,参与航天型号任务,提升工程实践认知。多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经常进行知识查新,参与科学研究,提升专业知识,跟踪国际动态,加强新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9.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004年前军队院校多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教员多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基础理论研究及相关专业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教学过程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创新人才,重在打好专业发展的基础。在学院教学任务转型后,要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必须全面掌握所有层次的知识,即教员只有补充工程化过程实践和经验,才能在任职教育中游刃有余,并拥有重构课程的能力、实施创意教学的能力和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总之,军队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员要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其次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最后要有广泛深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创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重读钱学森(上).科技日报,2007.12.11.

[2]陈景鹏.航天测试发射岗位任职教育新模式[J].继续教育,2009,(12):23-25.

上一篇:刍议大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下一篇:如何让生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