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社结合,共促发展

时间:2022-10-17 01:44:47

宫社结合,共促发展

[摘要]近年来,瓯海区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把丰富少年儿童文化生活和促进健康快乐成长相结合,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突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但如何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没有形成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学校少年宫 社区教育 少年儿童教育 途径

社区是少年儿童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等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社区中完成的。面对庞大的少年儿童数量,社区活动场地完全不能满足需求,只有依托学校,将社区教育与学校资源有机结合,社区才能有效开展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一、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区教育的对象和形式的分析

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

乡村学校少年宫本身就是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面向乡镇街道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它既是少年儿童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少年宫的特点看正好与社区教育功能有一定的重叠性。

二、对少年儿童在社区时间分配的分析

(一)学生时间分配

目前瓯海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大概都在早上8点至下午4点,4点以后就属于社区教育的管理时间,一年中在校的少年儿童大约有160多个假日、休息日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

(二)父母时间分配

现在的少年儿童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工作较忙,而学生放学为下午4点,父母下班时间基本是下午6—7点,学生有2—3个小时的“空白时间”,节假日学生时间更多,因此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持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仅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

由此可见社区将少年儿童教育,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主要阵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将利用“五个结合”为社区教育提供保障。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与规范教学相结合,完善社区教育规范性

1.要有规范的教学内容

内容应体现素质教育,同时增加德育方面的内容,交流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少年宫属于校外教育,它包括:文艺类、艺术类、体育类等,请老师务必把握好尺度,理论联系实际,作到有的放矢。既要重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要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授课教师不得照本宣科,也不能远离教材任意发挥,严格遵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特别注意:授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课堂秩序、教学时段保证学生安全。任课教师必须采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2.要有规范的教学过程

每学期制定各活动小组的教学计划,能编制校本教材最好,系统地安排好课程以及相应活动,保证每学期15次以上授课和活动的时间;教师上课必须带上教学大纲、教案、教材、并记载好考勤记录。即使使用多媒体和实训课都必须携带纸质教案

3.要有规范的教学形式。

与学校正常教学时间不相冲突,充分利用放学后、寒暑假等时间,使少年宫活动内容、学校教学内容、社区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创设校外教育快乐的氛围。

(二)乡村学校少年宫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提升社区教育多样性

瓯海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基本都设有音乐室、舞蹈室、科技室、美术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书法室、劳技室和室外田径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内外活动场地,各活动室设备和器材都齐全,能够满足少年宫开展各项活动的需求。学校和社区可每月举行一次少年宫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机关、警局、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参与少年宫活动,少年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零距离地接触,同时充分利用“开放日”这一契机,积极汇总建议和意见,以此进行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调整和改进。学校也可利用传统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给乡村学校少年宫建立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平台。而且“庆祝六一活动”、“艺术节”、“优秀绘画展”、“达人秀”等活动,吸引更多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活动。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与家访辅导相结合,促成社区教育参与面

家访是学校少年宫密切联系家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区教育联系家庭教育的纽带。家访的意义在于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是否奏响了心灵的共鸣曲。社区教育人员可与教师一起家访,因为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会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具有很明显的作用。首先,家访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了解。其次,家访有助于教师能够和学生、家长交知心朋友,培养师生感情,促进班级管理。再次,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教师辅导员热爱学生,提高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针对一些特困生、学困生,少年宫可坚持分层施教、帮教转化,坚持帮教措施记载和随班就读的跟踪教育记录。少年宫的心理咨询室,针对家长们对孩子失去信心,过分溺爱等思想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辅导,使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普及性和整体性都有效得到了提高。

(四)乡村学校少年宫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增强社区教育结合度

社区要健全以街道为核心,区、街、居并举,学校、少年宫、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少年儿童教育网络。要建立少年儿童教育联系线,即: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辅导员——学生。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社区少年儿童教育新网络。加强了同社区中的机关、学校、医院、军警等单位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实现社区资源共享,有效地延伸了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工作手臂。

(五)乡村学校少年宫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拓宽社区教育多渠道

目前乡村学校少年宫基本都设置在镇街道中心学校,他们拥有校园网、网络平台等硬件,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很高。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校内校外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访问乡村学校少年宫主页,让大家及时方便地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动态信息;

2.运用互联网对各类学员进行远程教育,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其它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开展少年宫、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可在网上开通QQ论坛,微博等,让所有乐意交流的孩子大胆的与我们交流想法。

4.邀请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在线问答交流。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了一个省时、便利的网络空间;让家长与学校又多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汕头市青少年研究所.共青团金园区委员会.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积极实践和成功探索——关于金园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CP/OL]

[2]梁清玲。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途径的探讨.[CP/OL]

[3]童玲燕.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文集[C].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听力能力 下一篇:优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