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之我见

时间:2022-10-17 01:32:47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之我见

【摘 要】问题学生是家长和学校都头痛的一个群体。其实问题学生就是问题家长和问题老师共同塑造的产物。只要教育的方法得当,只要教师能够从爱心、信心、耐心三个角度出发就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变。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爱心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孩子,而老人则一味的溺爱,一味满足他们的种种物质要求,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由于这种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问题学生”。笔者认为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用“爱心”、“信心”、“耐心”去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由于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经常受到父母、老师的斥责和惩罚,受到同学们的耻笑,他们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有戒心或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老师的了解和同学的信任。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须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式,班主任就应该有爱心,真心真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我从转化小然这名“问题学生”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小然同学上小学时,父母亲常年在理发店打工,由奶奶照料生活,学习成绩较差,很自卑,课堂纪律不好,经常不完成作业。天长日久,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已经逐步形成,任课老师和他的奶奶都无可奈何。前年在他刚升上六年级时,有一次因没有完成作业,奶奶打了他,他愤然离开奶奶家,逃课,逃学。后来我把他找回学校上课,我没有立即去批评他,而是热心地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办公室,帮他补上因逃课而耽误的功课。这样消除了他的对立情绪后,再对他进行教导。还有一天下午放学时,他把数学课本丢在教室里,天色已经很晚,我还是坚持把书送到他家。通过这一系列的小事,这块“顽石”点头了。

二、有信心

对待“问题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严重性、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所以我们对转化“问题学生”要有信心,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问题学生”改正缺点的信心。就拿我班一个叫小旭同学来说,他很爱撒谎,敢模仿父亲的笔迹在联系本上签名并欺骗老师说这是家长写的;谎称学校要求交十元钱捐款,自己却偷偷拿这钱去打游戏机;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却不交作业、骂人、打架。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了解到造成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从小有虚荣心,希望受表扬,但受环境影响,他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迷恋打游戏机,学习成绩下降,为了骗钱打游戏机,不做作业、免受父母的打骂,说谎就成了家常便饭。针对这种情况,我诚恳坦率地同他个别谈话,使其认识到诚实为美、说谎可耻的道理,并告诉他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好坏就看今后的表现,鼓励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改正缺点,多为班集体做好事。我尽可能给他提供做好事的机会,叫他和我一起帮同学修桌子,打扫卫生,按班规给予加分和奖励。他因此被评为“文明之星”,从未受过奖的他,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目前,这位同学有所好转,这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有耐心

从根本上转化一个“问题学生”,需要一定的耐心。过错行为的矫正是项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反复,在反复中对其坚持教育,学生如果能在反复中吸取教训,这种反面经验也会成为日后抵制诱惑、抑制不良习惯的内在力量。因此,老师应把这种反复当作教育的良好时机,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解众人心。由于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教育转化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同样的处理方法用在不同的“问题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俗语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我们教育和转化这些“问题学生”时,只有多给他们一些爱心,才能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让我们用爱帮助这些“问题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大厦,为他们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山东昌邑市实验中学;261300)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下一篇:以学生为本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